我国首例人体冷冻成功,将来真的会复活吗?未来人类真能永生吗?
将人体暂时冷冻 , 等到100年后再拿出来复活 , 这是许多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的桥段 。 那么在现实中 , 人体在冷冻后真的能够复活吗?人体冷冻技术是怎么提出的?将人体冷冻保存的原理是什么 , 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一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就接着看下去吧 。 新来的朋友 , 点个关注不迷路 。
人体冷冻技术是怎么提出来的呢?实际上 , 早在一百多年前 , 探险者就发现了北极蛙的假死现象 。 当严寒降临时 , 北极蛙会让身体自行吸收体内多余的水分 , 使自己的身体变得像一块干柴一样 , 这样 , 即使它被冻成了一块冰砖 , 一旦大自然的温度回升到正常状态 , 它就能恢复生机 。 被誉为人体冷冻学之父的埃延格在1962年的《不朽的前景》这本书中也提出:“死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如果身体被冻得足够快 , 死亡是可以逆转的 , ”这一理论鼓舞了一群学士 , 并在五年之后被罗伯特·尼尔森付诸于实践 , 他创造了地球上的第一个冷冻人——詹姆斯·贝德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举震惊了世界 , 医疗界受到启发也正式开启了对人体冷冻技术的研究 , 冷冻人热潮席卷了全球 , 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成为了发展的主力 。 拿俄罗斯为例 , 如何保护被冷冻者的肌体在冷冻过程中不受到损害 , 是冷冻技术研发的主要问题 , 而这个问题就被俄罗斯顺利解决了 。 一开始在医学家们心中 , 被冷冻的人有朝一日还能复活 ,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 因为在冷冻的情况下 , 人体内的水会结冰膨胀 , 刺破机体组织 , 使得人体组织不能完整地恢复 , 人体没有办法做到像北极蛙一样自行去除多余水分 , 那这个损伤就很难避免 。 之后 , 俄罗斯的科学家们先利用老鼠做实验 , 他们将冰水下的老鼠快速冷冻 , 然后再缓慢升温使老鼠的体温达到0℃ , 他们发现在这种情况下 , 老鼠的肌体竟然没有被受到致命损伤 , 老鼠重新活了过来 , 这个发现使得科学家们欣喜不已 。 不过要确保冷冻时人的肌体不受损伤 , 可比复活老鼠难得多 。 人的细胞和构造都和老鼠不同 , 使用水冷冻的话 , 低温之下水结晶对人体细胞的损害更大 , 因此必须想办法借助别的工具来保护肌体 , 如低温保护器 。 于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 他们前后共研制出近300种的低温保护器 , 并且发现如果用惰性气体氩氪氙混合物冷冻人体的话 , 可以避免肌体损伤 。 在对肌体进行冷冻时 , 这些气体能够变成凝胶状与身体相融 , 而不是形成破坏生物组织的晶体 。 这个发现使得人体冷冻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 在2006年 , 俄罗斯科学家们还为这个技术申请了相关专利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了人体冷冻复活的可行性 , 那么关于人体冷冻 , 科学家们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 , 人体冷冻总共分为三步 , 首先是抗凝 , 这需要在病人死亡后立刻进行 。 首先 , 往人体内注射抗凝 , 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 , 其次往循环系统中快速输注冰盐水对人体进行物理降温 , 同时启动呼吸机和心肺复苏机等心肺支持设备 , 以保障身体的供血供氧 , 维持机体生理功能 , 最后将其转运到进行灌流的手术室 。 冷冻的第二步便是灌流 , 这一步是为了用保护液替换血液 。 灌流之前在颈部和股部建立双通路体外循环 , 将人体的体温降到18度左右 。 待达到合适的体温后 , 往人体注射防冻剂 , 并不断加大浓度 , 使防冻剂变得越来越浓稠 , 同时继续进行降温 , 直至防冻剂凝结成为固体 , 但此时人体并不会结冰 , 整个灌流的过程需要5~6个小时 。 灌流完之后就是降温了 , 需要使用液氮蒸汽或干冰对被冷冻者身体进行快速降温 , 使体温降到负190度左右 , 然后通过液氮将身体保存在负196度的环境中 , 最后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重建生命 。 这个合适的时间就是解决了复苏技术难题的时候 。 在冷冻人的复苏之路上科学家们需要解决两大难题:人体换新和大脑内的信息置换 。 首先冷冻人复活之后需要一个新的肢体 , 那么这新肢体该从何而来?难道要剥夺他人的身体使用权来供养复活人?其次要让冷冻人清醒就必须往他们的大脑内注入新的信息 , 那么大脑的信息该置换成谁的?是科学家还是流浪汉?并且面对这种情况 , 是否要提前建立详细的法条进行规范?这些种种的问题 , 目前都还没有解决的方案 , 冷冻人苏醒之日遥遥无期 。
- 为什么光速30万公里每秒,对人体不会造成冲击?
- “回光返照”时,人会看到什么?其实,这是人体最后的垂死挣扎
-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证券导报11月26日消息(记者 郭静瑜) 11月25日|我国大数据相关企业top10榜单发布 海口位列城市榜第五
- 科学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人体之谜
-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房价一直处在“持续普遍上涨”态势|21城发布限跌令,房价不能下跌?央媒回应:是在保护购房者权益
- 3000米以上!我国南海首次实现深层油田规模化开发
- 人在火化时身体会经历什么,烧完之后人体的基因去哪了
- 今年以来|多国出现“通胀”现象,我国物价也会上涨吗?专家回应
- “菜篮子”稳稳的!我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物价总体平稳
- 随着我国建筑企业并购市场的不断发展|立足资本市场,看影响建筑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