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之外——从宝马的先行革新看循环经济

“一个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公司必须考虑到其运营活动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 从上游供应链开始直到产品寿命终结 。 ”
——《BMW2020可持续发展报告》
循环之外——从宝马的先行革新看循环经济
文章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 , 吴、越两国在太湖南岸的古菱湖群筑塘、屯田、劝农桑 , 发展“桑基鱼塘”生产经营模式的时候 , 只是为了避免雨季的洪涝灾害 。 彼时“循环经济”的概念还未成形 , 却已经造福南太湖地区无数百姓 , 奠定了江南“鱼米之乡”的美名 。
2500多年之后 , 当无数消费者从超市里拎着可降解塑料袋 , 捧着用PLA聚乳酸吸管饮用的奶茶 , 拿崭新的移动电话给家里人回消息的时候 , “循环经济”依然名声不显 , 却已经渗透进社会经济的表里 , 成为缓解环境压力、支撑大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据了解 , 每拆解1000万台手机 , 可以回收超过120公斤黄金 , 相当于21000枚奥运会奖牌的含金量 , 同时可以回收87吨铜 , 相当于19万枚奥运会奖牌的含铜量 。 而全中国仅2019年产生的废旧手机就有约2.9亿台 。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 。 他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 , 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 , 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 , 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 , 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 。 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 , 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 。 同理 , 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宁宙飞船 。 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 , 地球寿命也长得多 , 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 , 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 如今 , 对于手机、汽车等销量以百万计数的的耐销行业巨头来说 , “循环经济”早已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题 , 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势所趋 。
一、浪潮之下 , 敢为人先
浪潮之下 , 很多企业选择了被动应对 , 只在新能源与动力总成端进行节能减排 。 也有企业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 , 优先布局循环经济领域 。 宝马便是其中行动果断、力行创新的先行者之一 。
首先 , 宝马集团从生产的起点着手 , 通过改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类型 , 来达到能源利用层面的可再生 。 自2019年底起 , 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电生产 , 推进速度可见一斑 。 其次 , 宝马将传统的“单车使用期间碳排放”概念扩大到“供应链环节单车碳排放”概念 , 从车辆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 , 对碳排放进行严格的控制 。
所谓全生命周期 , 不仅包括了车辆的开发与使用 , 宝马还创造性地将回收和处置的环节纳入“循环经济”的关键 。 据了解 , 2020年 , 华晨宝马共计回收总重量超过669吨的108,070个零配件 , 203.3吨金属(其中80%为钢和铁 , 20%为铝) , 56.7吨塑料和35.9吨纸 , 并实现了共计45,000吨钢材的回收与闭环生产 。 与此同时 , 仅2020年一年 , 宝马在中国共计回收了4,347个废旧动力电池 , 总重98,261千克 , 其中镍、钴和锰的回收率达到了惊人的98.5% 。
经过严苛的筛选后 , 这些优质的原材料将重新流入生产制造流程 , 用于新产品的制造 。 而合格的零配件也将进一步“回炉重造” , 在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中“蜕变重生” , 就像翻新手机一样 , 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选择 。
相比传统企业在产品使用端的节能减排 , 宝马推行的这种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能源循环利用模式 , 涉及范围更为广泛 , 环保力度更加深入 , 可以在有效缓减环境压力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 分明就是“桑基鱼塘”模式的现代化演进版本 。
循环之外——从宝马的先行革新看循环经济
文章图片
二、标准一致方得始终
并非所有的“桑基鱼塘”都能实现鱼蚕兼取的理想效果 。 “循环经济”的体系越庞大 , 对每个环节产物的标准要求愈发严苛 。 没有一流的生产标准 , 没有对生产、回收、再制造的每一个环节精耕细作 , 循环经济就是一纸空谈 。 宝马在推动全价值链的“循环经济”的时候 , 眼中不仅有“鱼与蚕” , 更多地还是在考虑产品一致性的问题 。 高质量的把关环节 , 充分保障了每一个环节产出物的卓越品质 。
宝马在制造过程中的“零缺陷”把控措施也值得借鉴 。 在沈阳工厂 , 冲压、焊接、涂装和装配过程中采用了工业4.0技术 , 还创新性地使用了人工智能和5G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制造工艺与质量 。 华晨宝马工厂正在使用的人工智能质检系统能够以99.7%的准确率识别并定位发动机缸盖中的铸件加工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