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当“并购王”孙宏斌不再收并购

几乎每一次跨越式发展 , 融创都离不开收并购、扫货接盘此类手段 。
中报|当“并购王”孙宏斌不再收并购
文章图片
比如 , 融创首次实现跨越式增长 , 是自2010年的快速并购开始 。 当时有数据统计 , 2010年-2014年 , 其披露的并购合同金额近300亿元 。
在此之前 , 融创还只是排在30名外的区域型房企 。 再比如 , 2016年的融创疯狂收并购 , 包括莱蒙国际7个项目公司股权、联想旗下融科智地42个物业项目权益 , 更入股了金科、乐视 , 大笔交易不断 。 不过 , 其最受关注的收并购案例还是与万达的“世纪大并购” 。
2017年 , 融创耗资500多亿两次并购了万达13个文旅项目 , 获取超5000万平可售土储 。
收购大量项目、股份 , 融创以此获取不少低价土地 , 规模坐稳行业龙头位置 。 最近几年 , 融创“买买买”的声音也时有出现 , 先后收购阳光100、新湖中宝、环球世纪和时代环球等 。
行至今年4月 , 融创西南与彰泰合作 , 通过组成合资公司的方式合作开发目标项目 , 交易对价超90亿元 。
而关于融创将收购蓝光部分股权、收购协信等各种消息也在市场上不胫而走 。 融创就是这么一个“接盘侠”的角色 。
但在行业收紧之势下 , 融创也开始转变舵向 , 提出“当前并购市场是不存在”的说法 , 可以预见未来严峻程度 。 孙宏斌在中期业绩投资者会上特别强调 , 目前所有企业 , 不管开什么价 , 都是没法并购的 。 很难想象 , 不再收并购的融创 , 会是什么样?
1.负债强压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借贷规模大
融创不提收并购的原因 , 其实很明显 。 因为收购资产包的同时 , 不只是收购资产这么简单 , 还要同时并入存量债 。
中报|当“并购王”孙宏斌不再收并购
文章图片
孙宏斌对投资者解释 , 每个企业都有负债总额限制 , 凡是出现问题的公司都有大量存量债 , 并购了它的存量债之后 , 负债规模就有可能超过指标 。 此处直接指向融创的负债问题 。 在今年收购彰泰之际 , 已经有不少质疑融创自身的现金实力问题 。
以三道红线的标准来看 , 目前融创仍处于“黄档” , 踩中一条线 。 上半年 , 融创于2021年6月30日的净负债率约为86.6% , 非受限现金短债比约为1.11 , 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约为76.0% 。 融创提出“降负债”已有两年多的时间 , 2019年开始优化债务结构 , 净负债率也从2019年的172%降到如今的86.6% 。
按照孙宏斌的说法 , 降负债率 , 是通过增加自有资金来降低负债率 。 以中报分析 , 融创的现金余额(包括受限制现金)由去年底的1326.5亿元减少至2021年6月30日的1231.9亿元 。 非受限制现金由去年底的987.1亿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1011亿元 , 增加乃主要由于:经营业务的现金流入净额约117.2亿元;投资业务的现金流出净额约328.9亿元;及融资业务的现金流入净额约235.7亿元 。
融创在控制现金流水平 , 但负债规模依然居高不小 。 截至2021年6月30日 , 借贷总额约为3035.3亿元 , 与去年底基本持平 。 自2019年以来 , 融创的负债总额一直处于3000亿级规模 。 这也是此前大手笔收并购所留下的后遗症 。 中报披露 , 融创一年内到期的债务总额为909.6亿元 , 占比30% 。 在手的非受限制现金才刚好覆盖短债 。
负债结构有待改善 , 融资成本下降也不明显 , 投资者并未充分认可融创的财务状况 。 上半年 , 融创的融资成本为8% 。 继降负债率之后 , 孙宏斌表示 , 还要降负债规模 , 这种情况下才能降低融资成本 。 按照定下的目标 , 融创要在三年内把融资成本降到5% , 信用评级达到“投资级” 。
他坦言 , 今年也想把利息做低 , 但是不太现实 , 因为在这种负债规模下 , 利息很难下来 。 不过上半年 , 利息成本确实有所改善 。
中报数据显示 , 融创的财务成本较去年同期减少17.5亿元 , 财务收入增加约6.6亿元 。 个中原因包括平均借贷总额有所减少 , 导致总利息成本相应减少 , 同时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在建物业项目数量持续增加 , 因而资本化利息占总利息成本的比例有所增加 , 导致费用化利息同比减少约8.4亿元至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的约7亿元 。
2.投资收缩保守买地、市场压力大
无论是因为行业形势还是自身所限 , 不再大搞“收并购”的原因似乎也不怎么重要了 。 重要的是 , 未来要怎么走 。 融创重新提出的战略叫“更安全、更从容、更长期、更有价值” , 放缓自己的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