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进化中的bug,把自己进化的难吃,“杀死”大批远古植食动物

草 , 并不是一个生物学标准分类单元 , 而是多类植物的总称 , 主要由禾本科、菊科、兰科、莎草科、苋科等植物构成 。 今天陆地总面积的1/5被草本植物覆盖 , 即便是北极圈极寒的气候也没能阻止草在那里扎根 。 人类目前已发现约30万种草本植物 。 它们是植物家族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 草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并不长 , 大约在6500万年前 , 它们才出现 。
草,进化中的bug,把自己进化的难吃,“杀死”大批远古植食动物
文章图片
蕨类之后 , 草登上历史舞台
而在它们之前 , 主宰陆地植物世界的 , 是蕨类植物 , 它们是最早脱离水体束缚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出现维管组织的类群 , 繁盛于三亿多年前的石炭纪(约3.83-3.93亿年前) , 石炭纪是一个恐龙(中生代时期 , 约2.3亿年前的)都还没出现的时代 , 那时的蕨类祖先高达20-30m的高大植物 , 真蕨类和种子蕨类开始迅速发展 。
草,进化中的bug,把自己进化的难吃,“杀死”大批远古植食动物
文章图片
当时的史前植食性生物为了咀嚼蕨类高纤维植物 , 不得不进化出大板牙和双层牙 。 6600万年前 , 以恐龙为标志的中生代结束 , 而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曾经的食物——早期哺乳动物逐渐占据优势 。
草,进化中的bug,把自己进化的难吃,“杀死”大批远古植食动物
文章图片
在这个时期 , 草也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 草可以说是进化的BUG , 草比蕨类植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 相比蕨类植物借助孢子进行独立世代的有性繁殖 , 草从萌发到开花一般仅需几十天 。 因此 , 在相同的时间里 , 草能繁殖更多代 , 比树木更能适应环境变化 。
草的繁殖策略十分多样 。 有些草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 , 自由地在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间切换 。 还有的草 , 例如一些多肉植物 , 仅靠一个叶片就能发育出一个全新的个体 。
草,进化中的bug,把自己进化的难吃,“杀死”大批远古植食动物
文章图片
草还有一种更奇怪的生殖方式:无融合生殖 。 一般来说 , 高等植物的细胞会以减数分裂的方式形成配子 , 再经由受精形成种子 。 而兰花的配子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或受精 , 就能形成种子 。 目前科学家发现的拥有无融合生殖模式的植物超过400种 。
除此之外 , 为了避免被食草动物啃食 , 草还演化出了千奇百怪的防御手段 , 把自己进化得异常难吃:有些草在叶片表面覆盖了大量纤细的绒毛 , 这些绒毛既能防水 , 又能保护叶片不被食草动物啃食;有些草将根部从泥土中吸收的二氧化硅微粒填充在茎、叶等部位 , 这些微粒被称为“植硅体” 。 因为植硅体的本质就是石头和沙子的细小微粒 , 所以含有植硅体的植物组织更难以被食草动物咀嚼和消化 。
草,进化中的bug,把自己进化的难吃,“杀死”大批远古植食动物
文章图片
原先的远古植食动物们 , 被草的粗糙纤维和锋利的倒刺 , 搞得胃肠溃疡、牙齿碎裂 。 在草大量出现在地球上时 , 原先的很多植食动物们难以适应 , 纷纷大量死亡 。
草,进化中的bug,把自己进化的难吃,“杀死”大批远古植食动物
文章图片
然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 为了适应粗纤维食物对牙齿的快速磨损的牙齿 。 远古植食动物进化出齿冠高度大于齿根高度的牙齿 , 这就是高冠齿 , 这些新的构造既能保护食草动物的牙齿 , 防止牙齿被植硅体过度磨损 , 又能让食草动物更好地咀嚼草叶 。
草,进化中的bug,把自己进化的难吃,“杀死”大批远古植食动物
文章图片
在第四纪冰期 , 乳齿象类灭绝 , 适应寒冷天气的真象类大爆发 , 迅速地占领了欧洲、非洲和北美地区 。 就是因为真象进化出来了高冠齿 , 拥有高冠齿的真象们不仅能够挤压食物 , 同时能够碾磨更硬的植物 ,
草,进化中的bug,把自己进化的难吃,“杀死”大批远古植食动物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以牛为代表的偶蹄目动物则进化出了更高级的策略——反刍 。 它们的口活不太行 , 咀嚼能力不如马 , 于是就把自己的食道扩充成了三个巨大的腔室 , 把那些没嚼烂的草先暂时存在这里 , 让细菌进行发酵 , 经过几个小时的发酵后 , 草变得柔软易嚼 , 这时再把它们反上来 , 细细的咀嚼 , 慢慢的回味 。
草,进化中的bug,把自己进化的难吃,“杀死”大批远古植食动物】除了反刍之外 , 其他的偶蹄目生物还进化出来了超强的消化能力是偶蹄目的主流优势 。 偶蹄目动物除了猪科没有多胃室外 , 其他动物都有多个胃室 , 比如河马、骆驼、海豚有三个胃室 , 大多数鲸有四个胃室 , 初氏喙鲸则有变态的15个胃室 , 如此多的胃室 , 让偶蹄目具有比其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