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盯着看一个字久了反而不认识?什么是“语义饱和”?

不知道你们在发呆的时候喜欢干什么?我有一个小习惯 , 就是喜欢在纸上重复的写字 , 有时候写着会猛然发现我好像不认识这个字了 , 比如 , 盯着它看的时间越长 , 我就感觉越陌生 , 可是 , 这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字 。
为什么盯着看一个字久了反而不认识?什么是“语义饱和”?
文章图片
记得在《名侦探柯南》里也有凶手利用这一现象作案 , 他让被害者长期盯着“若”字看 , 结果在签名时突然卡壳只能去翻阅字典 , 最终中毒身亡 。 那么 ,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什么熟悉的汉字会突然变得陌生呢?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 , 早在1907年 , 美国的心理学博士沃什伯恩就曾发表文章称:“如果一个印刷文字在人们眼前多停留了一会 , 人们就会发现它有一种奇怪而陌生的外表” 。 后来在1962年 ,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里昂.詹姆斯将这一现象命名为“SemanticSatiation”也就是中文里的''语义饱和''简单来讲 , 就是盯着一个字看久了 , 大脑就只关注了它的字形 , 而忽略了它的字义 , 从而使我们产生短暂的陌生感 。 原来 , 当我们看到一个字时 , 眼睛会将输入的信息传递给大脑 , 然后大脑就开始在他的知识库里迅速的收集和这个字形相关的含义 , 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 就好像在玩连连看的游戏 , 只不过这个用时非常短 , 大概只有几十分之一秒 。 所以说 , 当你盯着一个字看十秒钟 , 大脑已经将整个分析过程重复了几百遍 , 在忍无可忍之际 , 它选择了罢工 。 在这一刻 , 汉字就与我们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当然 , 字与字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 有学者研究表示 , 在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要比''独立结构''的字更容易发生饱和 , 因为在长时间的注视后 , 我们往往会拆分这个汉字的结构 , 语义自然就变得乱七八糟 。
为什么盯着看一个字久了反而不认识?什么是“语义饱和”?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汉字中蕴含的情绪也会影响语义饱和的发生 , 比如痛苦 , 悲伤 , 绝望等消极的词语 , 它们可能会起到“警示作用”所以出于自我保护 , 大脑会尽量避免语音饱和 , 而对于一些特别复杂的字 , 我怎么看他都是一个整体?这是因为面对这种陌生又艰巨的分析任务 , 大脑在处理数据时 , 会认真许多 , 不会轻易地犯懒 , 反之对于一些简单至极的汉字 。 虽然我们能一眼看出 , 但再多看几眼就会变得有些陌生 , 因为它们简单的笔画和整齐的外形很容易让人忽略含义去联想一些形状相似的东西 , 例如 , 在我看来 , “工”就很像铁轨的横截面 , “凸”像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 “田”像一扇窗户 , 而“韭”则像一棵树 。
为什么盯着看一个字久了反而不认识?什么是“语义饱和”?
为什么盯着看一个字久了反而不认识?什么是“语义饱和”?
文章图片
为什么盯着看一个字久了反而不认识?什么是“语义饱和”?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