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击机摇篮”中航沈飞,这次要一飞冲天了?( 二 )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 此前军工企业一直实行成本加成定价机制 , 该机制规定军品装备的利润率只能是生产成本的5% , 即“军品价格=定价成本*(1+5%)” , 如此一来 , 既限制了行业盈利能力的上限 , 又使得军工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将经营目标集中在成本最大化上 , 整体效率不高 。
然而 , 这样的局面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
2011年4月 , 经有关部门批准 , 《关于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 拉开了军品定价改革的序幕 , 经过数年的持续推进 , 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
根据《装备购置目标价格论证、过程成本监控和激励约束定价工作指南(试行)》的描述 , 新的定价公式为“价格=定价成本+目标成本*5%+激励(约束)利润” , 增加了激励(约束)利润项——这显然是为整个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打开了全新的空间 。
可以预见的是 , 未来军工企业在后续量产过程中 , 盈利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改善 , 而这也将重塑军工赛道的投资逻辑 , 使之完成由“事件驱动”向“基本面驱动”的华丽转身 。
作为军工赛道上的代表性公司 , 中航沈飞当然会是这一改变的受益者 。
除此之外 , 如果从产业角度审视 , 军用飞机还有三个不同寻常的特点:
其一 , 军用飞机的设计研发资格、试验场所以及生产机构都必须要遵守国家严格的保密制度 , 相关生产企业必须要取得军品采购供应资质 , 而且我国每种军机几乎都是仅有固定的极少数研究所才能设计研制 , 且在研发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全部供应产业链及采购名单 , 由此便形成了极高的行业进入壁垒;
其二 , 军用飞机是典型的长周期行业 , 技术研发周期较长 , 前期投入成本巨大 , 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实验 , 都需要倾注大量人力物力方可实现 , 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 例如美国的F-35战斗机 , 仅前期研发投入就超过了400亿美元 , 因此在我国发展军用飞机 , 势必需要依靠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其三 , 军用飞机虽然投入巨大 , 可是一旦研制成功并投产出售 , 将会在多个方面获得丰厚回报 , 比如国防战斗力的大幅提升、外贸出口额的迅速增加等等 , 而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也能长期享受高毛利产品带来的稳定现金流与充足订单红利 。
上述种种 , 也正是军用飞机行业宽阔的护城河 , 考虑到军用飞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 叠加整个行业“基本面驱动”的全新面貌 , 其中蕴藏的投资价值当然不可小视 。
放眼整个A股市场 , 战斗机整机制造的上市公司仅有中航沈飞一家 , 稀缺性不言自明 。 而在行业地位上 , 中航沈飞又是不折不扣的龙头:拥有产业垄断性地位的军工主机厂或分系统商 , 在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复合材料应用、飞机设计技术、航空技术装备工程、钛合金加工、无损检测、计量检测、可靠性试验、强度试验等领域已经形成雄厚的研发实力 。 市场普遍将其与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MartinSpaceSystemsCompany)相对标 , 而后者的市值有近千亿美元 , 想象空间巨大 。
而这些 , 也赋予了中航沈飞更大的投资价值 。
3
展望未来 , 中航沈飞拥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 而这背后最“硬核”的逻辑 , 在于国防军工行业的确定性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