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后的志愿“父子兵”

楚天都市报8月16日讯(采访人员高伟通讯员郭斌恒周洁)在松滋阳光公益社志愿者队伍里 , 有一对特别的父子 , 38岁的父亲周小源与15岁的儿子周以瑞同行在公益慈善路上 , 一走就是5年 。 周小源家曾经是建档立贫困户 ,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到一家摩托修配做学徒学习手艺 , 终于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脱贫 。
脱贫后的志愿“父子兵”
文章图片
周小源仔细修理客人的摩托车
8月14日 , 在新江口街道和平街小小机车行里 , 周小源正摆弄着手中的工具 , 仔细修理着客人的摩托车 。 尽管满头大汗 , 但脸上却是汗水浇不走的笑意 。
【脱贫后的志愿“父子兵”】10年前 , 周小源与前妻分开后 , 便一直独自抚养着儿子 。 无奈母亲患有多年的慢性病 , 严重时无法行动 。 一家老小的生活都指着周小源一人 , 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
2014年 , 村里了解到情况后 , 将周小源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 仅靠帮扶是不能真正脱贫的 。 经过反复权量 , 周小源决定到王家桥摩托修配做学徒 , 学习一门手艺 , 靠自己的双手来赚钱 。
脱贫后的志愿“父子兵”
文章图片
给老人修剪脚指甲
学徒4年 , 拥有了一技之长后 , 周小源在新江口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机车修理店 。 手艺好 , 为人老实 , 周小源积攒了不少人脉 , 生意越来越红火 。
经过治疗 , 母亲身体也渐渐康复 , 能够偶尔在周边打打零工 , 一家人的生活渐入佳境 , 2015年摘帽脱贫 。
脱贫后 , 为了将感恩付诸行动 , 周小源主动加入松滋市阳光公益社 , 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 社区安全知识讲座、老年人体检、关爱聋哑自闭症儿童活动、为松江河清理垃圾……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总能看见周小源忙碌的身影 。
“感觉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 也为我的感恩之心找到了归属 。 ”提及自己的公益事业 , 周小源说 。
脱贫后的志愿“父子兵”
文章图片
疫情期间帮助采购防疫用品
今年年初 ,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 周小源主动找到阳光公益社社长张兵 , 加入了抗疫队伍 。 年初二 , 周小源便与社团志愿者一同驱车到仙桃采购医疗物资 , 并负责医疗物资和捐赠物资装卸运输工作 。 抗疫48天 , 志愿服务388小时 。 无论何时 , 只要接到命令 , 周小源都毫不迟疑 , 冲锋在前 。
正所谓“上阵父子兵” , 多年来 , 周小源不仅自己主动做公益 , 还带着儿子参加各类志愿服务 。
在福利院 , 总能看到周家父子的身影 , 陪老人聊天、做游戏、包饺子 , 为他们刮胡子、理发、修剪手脚指甲……他们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一般照顾 。
“爸爸是个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 也一定要为他人送去温暖的人 。 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 , 我该如何去做 , 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 ”周以瑞始终把父亲当做自己的榜样 , 不仅在做 , 而是一直坚持在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