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住猫的后颈皮,它就会变乖,这招对老虎有效吗?( 二 )
恐猫类和真剑齿虎类在第四纪冰河期灭绝了 , 真猫类幸存了下来 , 后来真猫类分化成了两大类 , 分别是豹族和猫族 , 即豹亚科和猫亚科的前身 。
文章图片
老虎与猫最大的区别除了外在形态之外 , 在发出的声音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 老虎能够发出十分震撼的吼叫声 , 而猫却不能;同样猫能够发出有治愈能力的“咕噜”声 , 老虎却不能 , 这是它们发生构造所决定的 。
现代猫科动物里有40种 , 它们的生活习性大体是相似的 , 老虎也有挪窝的现象 。 科学家们曾追踪研究了一只名为“瓦瓦拉”的母东北虎 , 发现它在育幼阶段时 , 拥有8个临时巢穴 , 一旦感觉到危险 , 或者某一处猎物变得匮乏 , 它就会带着幼崽转移到下一个巢穴 。
老虎搬运幼崽的方式与猫是一样的 , 所以理论上“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对它也是有效的 。
文章图片
受年龄等诸多因素影响
虽然理论上“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对老虎有效 , 但在现实中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 因为这种反应 , 会随着本体的感觉 , 以及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 。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小老虎来说可能大概率是有效的 , 而对于成年虎来说 , 有效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 。
为了研究这一现象 ,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专家在2008年时做过一个实验 , 专家们找来了31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猫作为研究对象 , 然后用夹子夹住它们的后颈皮 , 分别记录下这些猫咪的表现 。
发现大约有66.7%的个体都产生了“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 , 而且年龄越小的猫 , 现象越明显 , 而没有出现该现象的猫 , 多数为年龄较大的猫 。
为了证明这些猫确实是出现了“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反应 , 而不是因为受到惊吓产生的“强直性静止” , 专家对猫进行了生理监控 , 发现这些猫表现出了一定的愉悦性 , 说明它们在享受 , 就像小时候猫妈妈叼起它们一样 。
文章图片
《当代生物学》杂志2013年的时候也有一篇关于此类现象的研究论文 , 日本的神经学专家也进行了一项类似的实验 , 只不过它研究的是本体的感受与反应强弱关系 。
专家找来了一些实验老鼠 , 然后将它们的后颈部进行局部麻醉 , 接着进行“捏颈”实验 。 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 被麻醉的老鼠反应效果大大降低 , 而没有被麻醉的老鼠 , 一捏后颈就变乖 。
实验证明个体会不会出现“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效果如何?与本体的感受有着极大的关系 。
文章图片
不难理解 , 当猫、老虎还是幼崽的时候 , 它们很大程度上都依赖母亲生活 , 所以必须配合母亲的活动 , 那么对“捏后颈”的反应就必须敏感 。 而随着它们慢慢长大 , 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 母亲也不可能再叼着它们行走了 , 所以这一反应也就不再需要了 。
对于幼崽来说 , 只要母亲停止“咬后颈”的操作两三个月时间 , 幼崽的感觉就会大大减弱 , 而到了它们成年时 , 这种感觉几乎都快忘光了 。
文章图片
【捏住猫的后颈皮,它就会变乖,这招对老虎有效吗?】理论上无法确定“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 , 在成年虎身上还存不存在 , 但可以预见的是 , 概率一定很低 。 现实中也严禁大家这样做 , 毕竟如何捏住?以及用多少力道才能模拟母虎的咬力?都是不小的挑战 , 一点失误 , 都会引起猛虎的攻击 。
- 冷空气,气温|12月的开篇全省放晴,冷空气余威尚存
- 桥西区|桥西区关于紧急寻找次密切接触者同空间人员的公告
- 接触者|化德县关于急寻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公告
- 北极和南极——地球上未被开发过的“宝库”
- 哈维尔穿越是真是假,真有平行空间吗?2027年的人类都消失了?
- 10条关于大白鲨的冷知识,幼鲨在母亲子宫里就开始互相残杀
- 格陵兰岛出现强降雨,雨量相当于500个西湖,什么原因导致的?
- 入殓师:因为被尊重而成为人
- 20多张显示世界仍然充满谜语的图片
- 夫妻俩淘来一块石板当咖啡桌用了半辈子,竟是罗马帝国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