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去海岛上学,一位鸡娃家长的最后出路


送孩子去海岛上学,一位鸡娃家长的最后出路
文章图片
今年3月和7月 , 上海、北京相继推行教育改革 , 引发学区房大地震 , 房价一夜大跌60万 。 作为一个教育焦虑严重的家长 , 吴海不禁感到庆幸:幸亏自己当年卖掉了学区房 , 移民去了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 。
在大女儿小升初的时候 , 吴海卖掉爸妈单位分的老平房 , 找亲戚借来几十万 , 全款在西南某一线城市市郊买下一套200万的学区房 , 为孩子上初中做准备 。 然而 , 吴海很快发现 , 学区房对孩子升学的帮助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大 。
送孩子去海岛上学,一位鸡娃家长的最后出路】听说移民出国能让孩子不用背负过重学习压力 , 还有很大几率考上世界名校 , 吴海决定试试 。
听老同事推荐 , 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有教育优势 , 有个学校每年100多名毕业生 , 十分之一的学生能上哈佛、伯克利大学 。 2018年 , 同事的侄儿顺利考上UCLA——全球高校排名第八 , 选的是王牌专业——建筑 。 据说 , 侄儿的最高目标是世界排名第五的帝国理工大学 , 没拿到offer , 才选择上UCLA 。
半年后 , 吴海原价卖掉刚买不久的学区房 , 去当地买房办理移民 , 一家三代搬到海外生活 , 一门心思照顾孩子学习 。
在国内社交媒体上 , 移民到这个小岛接受教育 , 通常是有钱人的选择 。 按照当地政策 , 陪读的家长不能工作 , 以致于当地陪读的家长 , 要么只有妈妈 , 父亲一年来一两回 , 要么让双方老人照顾 , 或者全交由学校托管 。
吴海自认只是普通人 , 早年在一所五百强企业做中层管理 , 此后连续创业 , 做过汽车 , 做过餐饮 , 也做过奶茶加盟 。 资产的积累主要靠房价增值 , 赶上当地房价多年上涨 , 他通过不断置换房产 , 跻身城市中产 。
财富值上 , 他自认和一线城市家庭没法比 。 移民后不能工作 , 40岁的吴海一秒进入退休期 , 餐饮创业项目交给伙伴处理 , 生活靠理财投资上的被动收入 , 疫情后没办法回国 , 他想着法子增加收入 , 向岳父、亲戚借来30万在岛上买下一套公寓 , 用来出租——每月房租将近2000欧 , 差不多覆盖一家人的生活开销 。
为了移民 , 全家的生活轨迹因此更改 。
老人没办法照顾 , 双方老人都不适应海外生活 , 待了几天就选择回国 。
事业基本停滞 。 吴海的事业心只能转移到经营自媒体账号上;妻子李欣则尝试做代购打发时间 , 此前12年 , 她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 , 社交重心在家长群 , 出国后没有999+的家长群消息刷屏 , 她内心适应了好一段时间 。
但吴海觉得值得 , 出国近2年 , 孩子每天8点上学 , 下午2点放学 , 不用忙着补习和熬夜写作业 , 肉眼可见 , 孩子的精神状态好多了 , 不再动不动就哭、发脾气 , 一天不玩手机也没事儿 , 眼神都变得亮堂 。
A
吴海本意是想用学区房解决孩子的“小升初”压力 。 他去参观过一所重点中学的升学考试 , 学校门口比高考热闹 , 来了近千名学生 , 但按学校招生要求 , 只收不到30名学生 。
哪怕自己孩子成绩不差 , 小学六年成绩保持在全校前五十 , 吴海也没底 。 买学区房等于给孩子上学买了个“保险” 。
但买房不到一个月 , 吴海后悔了 。
他发现 , 学区房是私立学校和房地产商的合作共谋 。 重点中学遍地开分校 , 以致市内学区房泛滥 , 房子没办法增值 , 对孩子的入学也没有加成 。
送孩子去海岛上学,一位鸡娃家长的最后出路
文章图片
学区房只能保障孩子进业主班 , 即平行班 , 真正成绩好 , 考试入学的学生都在精英班 。 他看中的这所学校 , 一个年级近20个班 , 只有两个精英班 , 剩下全是业主班 , 而业主班的教学质量不见得比公立学校好 。
小升初最后关头 , 吴海带女儿参加公立学校联考 , 在离家最近的一所学校入学 。 他买的学区房 , 就这样成了摆设 。
他觉得学区房没有意义 , 孩子无论在公立、私立学校 , 学习压力都太大了 。 不过上个初中 , 比他22年前高三冲刺的那一年都累 。
小学至少能保证晚上11点睡 , 早上8点醒 。 上初中后 , 孩子的头都扎在书本里 , 早上6点起床背单词 , 天没亮就出发去学校 , 赶7点半的早自习 , 晚上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点 , 还要辅导作业 。
吴海不认为自己是鸡娃爸爸 , 两个孩子每人每年课外培训费不到3万 , 属于普通水平 。 比起一线城市的朋友 , 寒暑假都让孩子泡在补习班 , 补语数英还有竞赛类专项课 。 他每年寒假会带孩子去南方 , 夏天带孩子去露营 , 去海边城市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