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基金业绩垫底同行引质疑 国投瑞银新帅如何破解诸多难题?( 二 )


除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以外 , 也有投资者对基金经理李轩的调仓能力提出质疑 , “不知道调仓换股 , 死守这10只票”“配不上灵活二字”等等 。 《投资者网》通过查阅国投瑞银国家安全自2015年底成立以来的22期定期报告 , 试图找到端倪 。
以其最新公布的2021年二季度的十大重仓股为基准 , 国投瑞银国家安全有8只个股重仓次数达十次以上;而从最近三期的情况来看 , 中航直升机、中航电子、内蒙一机等年内下跌超过10%的个股均蝉联在列 。
军工基金业绩垫底同行引质疑 国投瑞银新帅如何破解诸多难题?
文章图片
军工基金业绩垫底同行引质疑 国投瑞银新帅如何破解诸多难题?
文章图片
对于该基金的运作 , 李轩表示:“该基金在第二季度根据国防军工行业年报和一季报的情况做了调整 , 仓位主要集中于财报可能提示现金流良好的主机公司和重要分系统公司 。 同时 , 也配置了一些产品技术含量高并且生命周期长的材料类公司 。 ”
对于2021年的国防军工板块 , 他仍表示看好 , 预计2021年全年核心军工股业绩优良 , 会坚持以核心军工股为主要持仓标的 。
那么 , 何为核心军工股?李轩认为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 , 军品收入过半并且由于技术精深导致公司竞争优势难以动摇;二是 , 公司或者子公司具有一、二级保密资质 , 说明军方认定该公司确实重要;三是 , 生产主战装备及配套产品 。
规模增长背后
近年来 ,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 公募基金业也进入内外资机构同台竞技的新时代 。 作为第一家外方持股比例达49%的合资基金公司 , 国投瑞银基金的特殊性也让其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
回顾该公司的发展 , 自2005年6月8日成立以来 , 国投瑞银基金曾二度涉足“千亿俱乐部” , 但仅维持了一个季度便宣告退出 。 2020年底 , 国投瑞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1102亿元 , 第三次迈入“千亿门槛” 。 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 , 公司规模达到1243亿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今年上涨的141亿元规模中 , 有109亿元是来自今年新成立的基金 。 与此同时 , 在已有规模数据的70只基金产品中(份额合并计算) , 有41只基金的规模呈现负增长 , 占比近60% 。
某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 基金遭遇赎回 , 与业绩表现和基金经理的稳定性有关 。 尤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 , 某种程度上来说 , “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 。 在同质化竞争的当下 , 如果掌舵者不稳定或者公司人才流失过多 , 也会让投资者选择同类型但相对稳定、表现较好的基金产品 。
这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投瑞银基金在规模向好背后隐藏的困境 。
Wind数据显示 , 自2020年7月以来 , 国投瑞银基金已经有8位基金经理先后离职 , 基金经理队伍“换血”三分之一左右;与同行比较 , 该公司人才流失数量在市场排名第2 。
在离任的8位基金经理中 , 担任基金经理年限最短的王宠只有4年管理经验 , 但拥有了12年从业经验;时间最长的董晗则是闻名业内的十年资深老将 , 而其余6位均是具有5至6年掌舵经验的中生代基金经理 。 此外 , 国投瑞银基金新增的杨枫、周思捷、肖汉山等7位基金经理 , 均是不足一年基金管理年限的“新手” 。
业内人士认为 , 公募基金作为人才密集型行业 , 基金经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众多经验丰富的绩优基金经理离任对于基金公司而言 , 也意味着其或将面对人才储备不足或掌舵者“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
军工基金业绩垫底同行引质疑 国投瑞银新帅如何破解诸多难题?】对此 , 国投瑞银基金对《投资者网》表示 , “在过去一年里国投瑞银新任的公募基金经理中 , 包括外部招聘的有多年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 。 同时 , 公司也通过良好的内部培训机制、体系以及人才梯队建设 , 培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在公司内部的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