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奈雪的茶”,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


起底“奈雪的茶”,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
文章图片
刚上市一个月 , 奈雪就让消费者失望了 。
花朵财经原创
蟑螂乱爬、水果腐烂 , 这是在奈雪遇见的两种“美好” 。
8月3日凌晨 , 一条关于“新华社采访人员卧底奈雪的茶打工”的消息冲上热搜 , 一时间奈雪的茶遭到了众多网友的笔诛 。
据新华社报道 , 采访人员通过随机应聘卧底“奈雪的茶” , 发现其多家分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标签不实、抹布不洗等问题 。
事件一经曝光 , 立即激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 有网友直言:“奈雪卖这么贵 , 卫生还这样子 , 喝的不是智商税吗?”此言一出 , 立即收获了近3万网友的点赞支持 。
起底“奈雪的茶”,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
文章图片
针对被曝光一事 , 奈雪随即做出了回应 , 声称已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 , 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 。
不过 , 奈雪不出意外的致歉 , 仍难掩质疑四起之声 。 比如 , 奶茶店都大同小异 , 有问题的或并不止采访人员卧底的这几家店 。
此外 , 随着门店数量的不断扩张 , 奈雪并未体现出规模效应 , 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 甚至已资不抵债 , 似乎正是奈雪顶风作案 , 频频上演食品安全问题的真实缘由 。
换标再卖 , 并非个例
作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奶茶 , 奈雪又一次地让消费者失望了 。
日前 , 据新华社报道 , 前不久 , 采访人员应聘进入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 , 成为一名实习茶饮师 。 上岗当天 , 便看见一只指甲盖大小的蟑螂 , 从面包展柜底部爬向面包制作间 。
随后采访人员立即报告同组值班店员 , 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没事 , 不用管它” 。 水吧、面包房有蟑螂 , 在许多店员看来似乎十分正常 。
其次 , 在奈雪的茶长安商场店 , 一些发黑的芒果被提醒去掉“黑色”部分继续使用 , 不要浪费 。 甚至还存在一些标签纸等杂物不小心掉进芒果泥里 , 杂物被挑拣出来后芒果泥继续使用 。
除此之外 , 一款“软欧包魔法棒”系列产品 , 按要求应在4小时内售完 。 但员工会将未售完的产品及时更改时间标签再进行售卖 。
采访人员在工作中还发现 , 员工用的手套 , 几乎从不更换 。 且当遇到客流高峰期 , 工作人员甚至很多时候不戴手套直接处理食材 。 而在多次询问店员一块抹布擦几十个盘子是否需清洗抹布时 , 得到的答复是“完全不用” 。
随着负面舆论持续发酵 , 针对被曝光问题 , 奈雪立即做出了回应 , 声称“品质一直被视为公司的生命线” 。
起底“奈雪的茶”,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
文章图片
然而实际上 , 奈雪涉食品安全问题 , 并非个案 。 而此次澄清也被众多网友戏称为:“不像是道歉 , 像是在狡辩 , 还请了诸多水军 。 ”
公开资料显示 , 2020年5月9日 , 江西省电视台《都市现场》曾报道 , 消费者在奈雪的茶南昌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店购买的欧包 , 出现草莓变质长出白毛的情况 。
且在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网上 , 奈雪的茶相关投诉亦数不胜数 。 其中 , 有消费者发现面包发霉的、有投诉将未卖出的饮品贴上新标签的、还有多人喝了后感觉身体不适导致肠胃炎的 。
过期品换标签再卖的真实缘由
针对奈雪广泛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 巨大的成本开支始终蚕食着公司的盈利空间 , 无法获取一个良性发展的方式 , 疑似是奈雪腐烂水果继续用、过期品换标签再卖的主要原因 。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 , 2018年~2020年 , 奈雪实现营收分别为10.9亿元、25.0亿元、30.6亿元 , 年内亏损分别为6972.9万元、3968.0万元、2.03亿元 。 亏损金额呈扩大趋势 。
理论上讲 , 品牌连锁经营的公司 , 营收利润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提升 , 成本也将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慢慢下滑 , 这属于规模效应 。 但经营了6年的奈雪 , 随着门店数量的不断扩张 , 并未体现出上述的规模效应 。
在过去短短三年间 , 奈雪门店数从2018年的155家 , 增长到了2020年的491家 。 然而 , 伴随着规模的扩张 , 奈雪不仅单店销量未能提升 , 反而经营效率显著降低了不少 。
2018年~2020年 , 奈雪旗下门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分别为3.07万元、2.77万元、2.02万元 , 单店业绩呈下跌势态 。 与此同时 , 奈雪同店利润率也在持续下降 。 2018年为24.9% , 到2020年已下降至13.5% 。
起底“奈雪的茶”,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