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投入几十万,这些顺义妈妈宁愿让孩子骑马学种菜也不鸡娃( 二 )


他种地的兴趣是在学校培养起来的 。 学校的操场上有一片地 , 会按照二十四节气 , 组织学生们种植应季蔬菜 , 自己种菜自己吃 。
“感知真实的世界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 ”刘菲很认同学校的这个观点 , 她觉得自己要培养的不是一个会刷题的孩子 , “他的学习能力 , 应该是出自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 。
刘菲出生于湖北一个小县城 , 从小到大一步一步考进当地最好的初中、高中 , 又经过两次高考 , 最终上了人大 。 高中每天除了考试就是刷题 , 直到她上了大学才面临“自我”的拷问 。 印象最深的一次 , 她大一时参加辩论 , 讨论人生的意义 , 才觉得自己从小学到高中 , “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怎么考第一这件事上了” 。 但是 , 大学里优秀的同学太多 , 她连“考第一”也做不到了 。 “我当时就下决心 , 以后要是有了孩子 , 不要让我的孩子再过一遍这样的人生 。 ”
正是为了满足这部分“觉醒”后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需求 , 一些反对鸡娃的私立学校诞生了 。
苏阳上的学校就是其中一所 。 这个学校已经创办7年 , 起因是创办人谢康为自己的孩子找不到一所最合适的学校 。 她的孩子本来可以上清华附小 , 也放弃了 , 因为不愿意把孩子培养得“千篇一律” , 就自己办一所 。
她办的学校跟很多学校的授课内容截然不同 , 比如 , 孩子们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汉语拼音 , 所有的汉字都从字的起源 , 比如象形文字开始学起 。 与此同时 , 在学校里还要学纺织、刺绣、种菜 , 还有影子课 , 每天要外出量影子的长度 , 通过影子的长度算出现在的时间 。
教室也不同 。 拿一年级来说 , 一年级一整个学年都围绕植物这个主题来教学 , 光教室里就摆了几十种学生们采集回来的植物标本;窗台上还有学生们种的几十盆植物 , 有满天星、迷迭香、荆芥等等 , 每个学生都要写植物生长的观察记录 。 墙壁上 , 还贴着“春雨惊春清谷天”等二十四节气的照片 , 这些也是教学的内容之一 。
在这里 , 学科类的课程是次要的 , 认识世界是主要的 。 课表上 , 每天只有一节英文课 , 剩下的是国文经典晨读课、体能课、思维课 , 每周三还有半天的“外出学习”时间 , 会去一些植物园之类 。 至于音乐欣赏课 , 听的是勃拉姆斯《摇篮曲》、贝多芬《小步舞曲》 , 等等 。
教室里还有一面问题墙 , 列出了孩子们的问题:玉米为什么是黄色的?为什么有植物?世界上的物品是根据什么来取的名字?
每年投入几十万,这些顺义妈妈宁愿让孩子骑马学种菜也不鸡娃
文章图片
▲谷雨前后 , 北京门头沟某幼儿园小朋友们种下莴笋苗 。 图/视觉中国
不鸡娃的代价和前提
在北京 , 想以这样的方式不鸡娃 , 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
首当其冲的代价就是金钱 。 在顺义 , 私立学校一年的学费普遍都在20万元以上 , 还不包括参加各种活动、聚会和餐费之类 。 以另一所就读于私立学校的顺义妈妈刘荷为例 , 她给儿子报的马术夏令营 , 10天时间就要2万块钱 。 这样的夏令营 , 她儿子已经参加了4次 。
比起参加奥数等各种培训班 , 以这种方式支持孩子的兴趣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 。 为了让儿子能够在骑马这项爱好上有所成绩 , 她在京郊的马场里养了两匹马 , 每匹马每年饲料和管理要花18万元 。
最近他的儿子对骑马的兴趣有所减弱 , 新的兴趣是经商赚钱 。 一次私立学校组织出国游学 , 儿子专门带了一书包的故事书 , 到了国外租给同学们看 , 每本书收1块钱租金 。 她觉得挺有成就感 , 因为儿子才12岁 , “就已经开始尝试这么多的可能性” 。
这些顺义妈妈宁可让孩子们学种地 , 或者花大钱学其他东西 , 也不愿意让孩子们刷题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是觉得这样鸡娃没有意义 。
每年投入几十万,这些顺义妈妈宁愿让孩子骑马学种菜也不鸡娃】顺义后沙峪 , 号称是中国“财富浓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 根据统计 , 从机场高速到火沙路 , 约10公里的温榆河北岸别墅带 , 聚集了大大小小约14个别墅盘 , 如果算上距离河岸1公里左右的别墅盘 , 更是超过2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