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界曝光了金融业的“新套路”|银行“套路深”?官方曝光“新套路”,存钱时注意了,要谨防中招

近日外界曝光了金融业的“新套路” , 这个套路可谓是非常刁钻 。 许多人在存钱的时候 , 都没有太过在意这件事情 , 最后中招却追悔莫及 。 很多人认为银行大多是国家设立的金融单位 , 认为这类单位不存在欺瞒的情况 , 对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的产品也基本十分信赖 。 但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 , 其实国内便已经涌现出一批外企、民企银行 , 这类银行的出现让银行的可信度不断下降 。
近日外界曝光了金融业的“新套路”|银行“套路深”?官方曝光“新套路”,存钱时注意了,要谨防中招
文章图片
早在2017年我国银保监会就做出《通报》 , 对兴业银行侵害消费者一事进行讨论 。 银保监会罗列兴业银行的六个问题 , 并认定其有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行为 。 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侵害消费者的三项权利 , 即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财产安全权、知情权 。 除去对兴业银行展开调查外 , 银保监会还对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进行审查 , 发现同样存在问题 。
近日外界曝光了金融业的“新套路”|银行“套路深”?官方曝光“新套路”,存钱时注意了,要谨防中招
文章图片
随后银保监会特地公开了银行业消费投诉的具体情况 。 根据银保监会消息指出 , 2021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量激增至78414件 , 同比去年上增2.9% 。 消费者投诉情况不断增多的背后 , 也显现出我国目前银行业存在较多的问题 。 其实除去私企和外企创办的银行外 , 股份制、国有银行的投诉问题同样不少 。
银行“套路深” , 主要是因为各家银行都设有业绩任务 。 有时候业务员为了达到相应的指标 , 便会采取不正当的方法引导消费者购买非需要产品 。 由于消费者对于银行十分信赖 , 基本上发现问题的时候 , 都已经按照银行的引导完成了交易 。 近期银保监会便特别指出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套路 , 消费者格外需要了解 。
近日外界曝光了金融业的“新套路”|银行“套路深”?官方曝光“新套路”,存钱时注意了,要谨防中招
文章图片
近日外界曝光了金融业的“新套路”|银行“套路深”?官方曝光“新套路”,存钱时注意了,要谨防中招】这类产品名为“分红险” , 从交易模式来看和存款非常类似 , 储户仅需要向购买账户不断输入资金便可以参与分红 。 业务员在介绍“分红险”业务当中 , 会着重强调这类产品的收益高、安全保障大 , 但会闭口不谈此类产品的风险 。 同分红险类似 , 银行还会为储户推荐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 。
因为结构性存款的名字含有“存款”二字 , 银行工作人员便会打擦边球 , 告知消费者这类产品和存款业务的交易模式类似 , 并且表示此类产品的收益会更高 。 但和介绍分红险业务一样 , 银行工作人员会忽略风险问题 。 看上去较高的收益 , 也同样有概率让消费者亏损钱财 。 两类产品一直以来都是银行最重要推销的银行理财产品 。
近日外界曝光了金融业的“新套路”|银行“套路深”?官方曝光“新套路”,存钱时注意了,要谨防中招
文章图片
但由于此类产品的风险性相对较低 , 所以很多时候银行也不会告知消费者其中的门道 。 要想防范这样的情况发生 , 储户需要自己树立防范意识 , 避免自己不慎“掉坑” 。 如何判定该类产品属于理财产品 , 而不是正常的存储业务 , 最主要便是看储户是否需要和银行签订合同 。 在银行正常存取资金 , 本身是不需要办理合同的 。
但是如若办理的是理财产品 , 便需要同银行方面敲定合同 。 如若存在理财倾向 , 也喜欢购置这种风险较小的产品 , 储户还是需要仔细了解合同的具体内容 , 防范上当受骗的事情发生 。 当然我国国内大部分银行都值得信赖 , 只有极少部分的银行才会存有问题 。 所以大家在银行办理存储业务的时候 , 只需要鉴别其中的猫腻 , 多向业务员提问了解具体情况 。 只有确定产品本身的利大于弊 , 再着手购买这类产品 。
来源:雷霆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