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挨骂的“张坤们”,到底冤不冤?( 二 )


而扩大边界 , 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 也有可能出现迭代错乱 。
如此一来 , 在抱团分化的背景下 , 如若基金没有在新能源、半导体、光伏、顺周期等行业上下重注 , 业绩自然就掉队了 。
对此 , 银华富裕主题基金经理焦巍表示:“当习惯用商业模式和终局思维去看公司竞争格局时 , 会错过很多高增长低壁垒行业的投资机会 。 用同样的模式思维 , 可以在芯片设计领域找到投资对象 , 但对新能源领域的机会全部失之交臂 。 ”
日常挨骂的“张坤们”,到底冤不冤?
文章图片
2021年上半年管理规模TOP3
简而言之 , 赛道不同适用的方法论也不同 , 然而接纳不同的方法论并非易事 , 人们总是乐于强化之前成功的方法论 。
更通俗地说 , 就是“三十年河东 , 三十年河西” , 要及时跟上资本市场的节奏 , 而不是要资本市场等你 。
再次 , 重仓踩雷 。
踩雷不可怕 , 可怕的是重仓股踩雷 , 进而严重影响业绩 , 张坤、杨浩、王崇、焦巍等基金经理无一例外 。
譬如 , 张坤踩雷了美年健康 , 后者步子迈得太大 , 通过以外延式增长为主、内生式增长为辅的打法高速扩张 , 如今打法证伪 , 股价跌跌不休 。
再譬如 , 顺丰控股为杨浩、王崇、焦巍等基金经理的重仓股 , 却没想到2021年第一季度巨亏 , 股价从此一蹶不振 。
规模是业绩的“敌人”?
百亿基金风光不再 , 中小基金唱起了主角 。
据天天基金数据显示 , 2021年上半年 , 金鹰民族新兴混合以53.15%的涨幅成为最赚钱的基金 , 其规模不过3.95亿元 , 而TOP10清一色为中小规模基金 , 其中有6只规模不足2亿元 。
日常挨骂的“张坤们”,到底冤不冤?
文章图片
金鹰民族新兴混合
金鹰民族新兴混合的基金经理韩广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重点关注盈利增速较快且未来全貌更加清晰的公司 , 这也是我们一贯的投资框架 , 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应对表现 。 ”
而Wind数据显示 , 2021年上半年 , 共有57只基金涨幅超过30% , 可截至2021年3月31日 , 27只的规模不到2亿元 , 近8成的规模不到10亿元 。
也就是说 , 2021年从头到年中 , 都是中小基金表现的更为优异 。
华泰证券的一名分析师告诉锌刻度:“中小基金规模较小 , 在市场风格切换之余 , 表现得更为灵活 , 重仓新能源或者有色等就可以跑得更快 。 ”
一言以蔽之 , 船小好调头 。
某公募基金公司执行董事刘旭凌告诉锌刻度:“规模是一把双刃剑 , 在提升了资金优势的同时 , 也降低了灵活性 , 规模越大调仓带来的冲击成本也越高 , 因此调仓多数情况下难以一蹴而就 , 而中小基金这无此顾虑 , 不会选择‘死扛’或‘硬抗’ 。 ”
刘旭凌进一步表示 , 船小好调头这个现象历史上曾多次出现 , 共同特征为市场处于风格切换、结构性行情阶段 , 呈现明显的震荡走势 , 并非资本市场的常态 。
长远来看 , 百亿基金的路似乎更宽 。
而某国际投行工作人士彭少新也持同样的观点:“一些中小基金的投研能力相对较弱 , 多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单打独斗 , 业绩的可持续性仍不好说 。 ”
譬如 , 天治核心成长成立于2006年1月20日 , 成立之初规模为3.13亿元 , 2007年因为抓住钢铁这条主线 , 业绩大放异彩 , 此后的业绩再不复昔日的荣光 , 截止2021年6月30日规模为4.97亿元 , 并未从中小基金成长为大型基金 。
总而言之 , 尽管“张坤们”当下的颓势肉眼可见 , 然而并非没有翻身的机会 , 未来是继续城头变换大王旗 , 还是王者归来 , 仍有不确定性 。
日常挨骂的“张坤们”,到底冤不冤?】时间 , 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