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留住乡愁留住美——千村竞秀缀琼州( 二 )


截至2019年 , 海南建成81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 今年将完成建设1000个 。 “美丽乡村建设范围、惠及面持续扩大 , 标准也将不断提升 。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英杰说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留住乡愁留住美——千村竞秀缀琼州
本文图片
这是火山脚下的海口市施茶村(4月21日摄 , 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郭程 摄
美丽“变现” , 业强民富
美丽乡村美在好生态、好风景 , 也美在岁稔年丰、业强民富的好光景 。
石头房 , 石头墙 , 石头铺的街和巷……地处火山熔岩地区的海口市施茶村缺水、缺土 , 以前村民从石头缝里抠出巴掌大的土地种毛薯、地瓜维持生计 。
“折腾”20年 , 村支书洪义乾先后带领村民养鸽子、种蘑菇 , 最终都“水土不服” 。
2015年 , 洪义乾考察发现种在石头上的金钗石斛效益颇高 , 适合遍地火山岩的施茶村 。 村民土地入股 , 龙头企业出资金、种苗、技术 , 如今村里石斛产业年产值超过800万元 , 带动上百名村民就业 。
“从种植、深加工到旅游观光‘接二连三’ , 我们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的‘点石成金’路 。 ”洪义乾说 , 施茶村下辖8个自然村分别发展起火山玫瑰、富硒黑豆等特色产业 , “一村一品 , 家家分红”不再是梦 。
白沙和琼中均地处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 , 因山高路远、贫穷落后曾无奈地被称为“一琼二白” 。
从早到晚骑车沿街叫卖 , 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村村民符琼英以前常为“烫手”毛薯发愁 。 白沙推广标准化种植结合电商带动 , 粉糯甘甜的“元门毛薯”名声渐响 , 客户拓展到省城乃至岛外 , 价格翻了一番 。 从几户零散种植到全村种植200多亩、亩产值三四千元 , “土疙瘩”成就了这个贫困村的脱贫大产业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留住乡愁留住美——千村竞秀缀琼州
本文图片
施茶村村民黄风厉在火山石斛园清理杂草(4月21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郭程 摄
近些年 , 白沙打造全域农业公用品牌“白沙良食” , 琼中推出“琼中畜牧”品牌 , 特色优质农产品畅销全国 。 “我们这养的山鸡供应保障过南极科考船‘雪龙号’ , 南极科考队队员都吃过哩!”琼中黎母山镇党委书记吴祝江自豪地说 。
宜农则农、宜游则游 , 美丽资源不断转化为美丽经济 。
“过去村里卖几个椰子都难 , 现在村里有的小卖部一年能卖掉上万个椰子 。 ”谈起村庄之变 , 三亚市博后村村民、民宿老板谭中仙感慨万千 。
几年前 , 这个落后黎村“楼上住人、楼下养猪”“村里姑娘远嫁外地” 。 2017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后 , 凭借紧邻亚龙湾的区位优势 , 村民纷纷通过自建自营或引入社会资本合作 , 开起民宿 , 迎进游客 。 今年“五一”假期 , 博后村全村34家民宿、1000多间客房 , 平均入住率近90% , 远高于同期周边星级酒店群 。 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45万元 。
2019年 , 海南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583.38万人次 , 营业收入30.8亿元;带动农户5.7万户 , 同比增长20.6%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真正成为海南美丽乡村的生动注解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留住乡愁留住美——千村竞秀缀琼州
本文图片
海南省东方市的黎族群众在织黎锦(2013年4月13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郭程 摄
乡愁可寄 , 振兴可期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留住乡愁留住美——千村竞秀缀琼州】素有“一方水土三代功名”美誉 , 海南历史上科举考试功名最高者探花郎张岳崧故里定安县高林村古风浓郁 。 90%的民居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 , 七纵三横的巷道脉络清晰 , 村民笑称:“就算探花郎回村 , 还能沿着石板路找到自己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