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留住乡愁留住美——千村竞秀缀琼州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留住乡愁留住美——千村竞秀缀琼州
本文图片
新华社海口7月18日电 题:留住乡愁留住美——千村竞秀缀琼州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晖余、罗江
椰林掩映 , 黎风苗韵;青山落晖 , 渔歌唱晚……漫步在海南岛山间海边的一个个村庄 , 犹如身处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
海南全省约80%的土地、60%的户籍人口在农村 , “小康不小康 , 关键看老乡”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海南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 ,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人居环境、生态治理、产业振兴 。 一大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 正在成为海南新的“金名片”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留住乡愁留住美——千村竞秀缀琼州
本文图片
这是海南省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以黎族“船型屋”为原型新改造的村民住房(2016年9月28日摄 , 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杨冠宇 摄
千村竞秀 , 各美其美
以前住“船型屋” , 如今还是住“船型屋” , 差别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
走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进村 , 48栋参照黎族传统“船型屋”设计的小楼错落有致 , 质朴自然的黄墙褐窗上 , “甘工鸟”图腾等黎族传统文化符号平添乡情乡韵 。
站在鲜花盛开的自家小院里 , 村民黄红英特别感慨 。 “槟榔木床石头灶 , 一根藤上挂衣裳 。 ”10多年前从湖南远嫁至此 , 来自农村的她 , 也没见过如此贫困的景象 。
“怕家里人担心 , 嫁过来好久都没告诉他们这里的情况 。 住进12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后 , 终于有了底气把娘家人接过来看看 。 ”黄红英腼腆地笑着说 。
近年来 , 什进村整村推进改造 , 村民从船型茅草房“跨进”船型小楼房 , 彻底告别“房破路窄、做饭烧柴、吃水靠抬、垃圾乱摆”的苦涩生活 。 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黎族民俗文化 , 什进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
百花争艳百般姿 , 村村寨寨不同景 。 除了少数整村推进的村庄 , 海南因地制宜 , 聚焦农民生产生活痛点“开药方” 。 小尺度、融自然、留乡愁 , 一抹抹“点睛之笔”催化乡村之美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留住乡愁留住美——千村竞秀缀琼州
本文图片
这是海南省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进村以黎族“船型屋”为原型新改造的村民住房(2016年9月28日摄 , 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杨冠宇 摄
走进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堑对村 , 三面环山 , 一面临水 , 田园牧歌如同世外桃源般 。 村委会副主任胡开君说 , 以前 , 这些“山水”却让村民吃尽苦头 。
汛期来临时 , 村里外出唯一的石板桥被淹 , 上学的娃娃、干活的后生望河兴叹 。 有产妇临盆乘船渡河 , 没撑到对岸就生了 。 随着195米的大桥贯通 , 乡村公路、生产便道铺就 , “一桥两路”让村民出入无虞 。
出门水泥路 , 抬腿上客车 。 目前海南具备条件的20278个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 , 2560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
“农村建房不高过椰子树”“门前三包”写进村规民约 。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 , 走进小康的老乡自觉呵护海南生态底色 。
可回收垃圾放在家等待统一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投放垃圾桶集中转运;有害垃圾送到村文化室的固定回收点……文昌市湖淡村依靠党员带头 , 村民踊跃参与 , 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乡村垃圾分类 。
前些年 , 看到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 外出创业的湖淡村村民云天龙心急如焚 。 他和村两委一起商议 , 为村庄环境治理出谋划策、筹措资金、实施垃圾分类 。 短短三四年 , 湖淡村摆脱垃圾围村的困境 , 实现美丽“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