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民族乳企衰落:曾年销50亿,如今不敌蒙牛伊利,乳业女王下台

又一民族乳企衰落:曾年销50亿,如今不敌蒙牛伊利,乳业女王下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中国市场就是这样风水轮流转 , 市场上的高位也不是这么好做 , 而是靠自身实力和市场推崇 , 而光明乳业的王佳芬 , 曾经一度将一个养牛场带成“中国乳业第一股” , 但是与外资纠缠了15年之后 , 这个曾经的“乳业女王”却迎来了谢幕 , 许多人也都把光明的奶制品当成回忆 。
王佳芬 , 前半生一直和普通人一样规规矩矩的生活 , 她曾经当过知青 , 也曾在工厂打工 , 那时候上海第一只工业化生产的雪糕 , 还是由美国海宁商会生产的 。
到了1950年 , 那时候中国连自己的雪糕都没有 , 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耻辱 , 之后便起名“光明”寓意“中国一片光明” , 之后厂里派出专门的改装车 , 派漂亮的女员工宣传 , 并沿街派发雪糕 , 年底光明的销量就超过了外资 , 获得了成功 。
那个年代 , 民族品牌大多都是被外资收购 , 许多中国产品都拜倒在外资现金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上 , 所以中华牙膏、乐百氏等企业都投向了外资企业 。
又一民族乳企衰落:曾年销50亿,如今不敌蒙牛伊利,乳业女王下台
文章图片
1992年 , 王佳芬在上海市党校第二期中青年班结课之后 , 上海迎来了改革的春天 , 社会主义市场开始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 , 王佳芬也抓住了这次机会 , 她先后在上海星火农场、上海农场管理局等到处历练 , 那时候他来到了上海牛奶 , 担任总经理 。
上海牛奶公司 , 受到了市场的强烈冲击 , 竞争对手也是杀到光明面前 , 市场份额逐渐被吃掉 , 王佳芬看到这样的场景 , 当时的送奶量从每天200万下降到80万 , 60%的市场份额都被抢走 , 那时候的超市也才刚刚起步 , 不能为光明带来利润 , 之后光明陷入危机 。
后来王佳芬做出了一个方案 , 就是分片挨家挨户送牛奶 , 这才让送奶量恢复到170万的水平 。
因为王佳芬生活在那个年代里 , 也知道外资的强势 , 所以王佳芬要把光明乳业搞好 , 是下了一番心血 , 那时候达能公司与中方合资建厂 , 并要求光明公司增长不低于30% , 到了1995年 , 合资的鲜奶厂简称 , 而达能却把鲜奶的设备换成常温奶的设备 , 这让光明的销量大跌 。
王佳芬一开始成为光明董事长时 , 面临的困难是一个接一个 , 而王佳芬凭借着自己多年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 让光明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出来 , 而正是王佳芬有自己建立中国奶制品企业的梦想 , 才让光明能有现在的地位 。
后来酸奶厂也合并到光明 , 达能指责光明定价太低 , 所以两家一合并就出现了分歧 , 后来光明的酸奶业务不断增长 , 而达能的生意却进入了“冷宫” 。
1998年 , 达能的总裁得知光明一天能生产70吨酸奶 , 因为达能经营不利 , 而达能的老总却让王佳芬把酸奶厂交给他来经营 , 王佳芬铁定是拒绝的 , 不然如此王佳芬还做出了光明与达能分道扬镳的事情 。
在2000年光明筹划上市 , 这让达能看见了机会 , 因为上市需要光明再引进小股东 , 所以达能就说服上海实业 , 说自己有经验 , 经过达能的哀求下 , 最终大股东也是点了头 , 王佳芬无奈也只能同意 。
又一民族乳企衰落:曾年销50亿,如今不敌蒙牛伊利,乳业女王下台
文章图片
但是王佳芬知道达能的本性 , 王佳芬便与达能约法三章 , 为了自己的利益签订了一些的政策 , 这一系列的决策 , 让酸奶成为光明的左膀右臂 。
在2002年 , 光明成功上市 , 凭借着酸奶和鲜奶的业务 , 把光明乳业年收入到了50.2亿 , 王佳芬也成功把光明做到“中国乳业第一股” , 因此也获得了“乳业女王”的称号 。
王佳芬对于光明有自己的理解 , 她希望光明能走的越来越远 , 在为企业贡献的同时 , 也在为中国的奶制品树立起榜样 , 所以当遇到挫折时 , 王佳芬总是绞尽脑汁的解决问题 , 正是光明有了王佳芬才能存留在消费者的心中 。
然而对于市场一向敏感的王佳芬 , 却在常温奶到来的时候遭遇到了挫折 , 那时候牛奶因杀菌种类被分为两类 , 一种是巴氏奶 , 一种是常温奶 , 因为国内消费者对于牛奶的认知程度有限 , 很难区分两种奶制品在营养价值上的差别 。
因常温奶 , 口感更好 , 而且更加香浓 , 还便于携带和储存 , 所以常温奶一时间占据了中国市场 。
对于常温奶的进攻对于王佳芬来说 , 无疑是失败的 , 王佳芬主要定位的是中高端的市场 , 而平常的常温奶则是占据低端市场 , 并不能说在市场上敌不过伊利和蒙牛 , 只是市场的定位不同 , 然而消费者则只看到市场规模和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