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论文不能因“历史久远”蒙混过关( 二 )

  但对于此事还需要在个案之外有更多追问 。 一方面 , 此次集中曝光涉及数名公职人员 , 但公职人员论文造假或者说学术诚信问题 , 到底会对其仕途造成怎样的影响 , 目前在相关处理上还是存在一定的模糊空间 。 鉴于公职人员这一职业的相对特殊性 , 公众对其诚信、操守自然有更高的要求 。 面对官员学术造假现象 , 相关处理也理应回应社会的这种期待 。 这也是彰显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的题中应有之义 。

  另一方面 , 当前不少被曝光的论文造假现象 , 都属于过去的“历史”问题 。 如彼时囿于条件限制 , 查重存在困难 , 这在客观上放大了一些造假者的侥幸心理 。 但并不能因此就弱化造假的性质 , 甚至为此“网开一面” 。 对于曝光的学术不端行为 , 只要确证 , 无论发生在何时 , 都应严格按照学术标准予以应有的追责和处理 。 而对于新近发生的造假现象 , 则要加快论文查重操作的普及 , 真正从制度上倒逼“不敢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