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一场为期十余年的轮回


中远海控,一场为期十余年的轮回
文章图片
“人生发财靠康波” , 在原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看来 , 每个人的财富积累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时 , 提供给所有人的“时代的机会” 。
在资本市场中 , 周期的特性体现得更为明显 , 作为孕育阶段性“几倍股”的大摇篮 , 周期股往往为资深投资者所钟爱 , 航运公司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近日 , 中远海控(SH.601919)发布2021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称 , 预计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70.93亿元 , 同比暴增3162.36% 。
几乎可以戏言称 , 上次看到像中远海控这么挣钱的公司 , 还是在中远海控上次这么挣钱的时候 。
优异的业绩自然也是股价的有利支撑 , 自开年以来(2021.1.4-2021.7.7) , 其涨幅已达167% , 市值突破3500亿元 。
中远海控,一场为期十余年的轮回
文章图片
不过 , 自业绩预告发布后 , 中远海控的股价持续下跌 。
7月7日 , J.P.Morgan对中远海控2021年的利润预测提升至977亿元 , 同时调高了中远海控H股的目标价 。 但也有人说此时买入中远海控的风险远大于收益
这反映出当前资本市场一个很大的争论 , 即海运的这一轮周期结束了吗?
01历史总是相似的
2007年 , 中国远洋正式登陆A股 。 那一年 , 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撑起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半边天 , 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贸易需求呈爆发性增长 , 海运运力供不应求 。
也在那一年 , 巴西取代印度成为我国铁矿石进口的第二大国 , 这意味着铁矿石运距也被拉长 , 进而促进了海运价格的增长 。
在量价齐飞的影响下 , 中国远洋的业绩表现无疑极为抢眼 , 其2007年的净利润为208亿元 , 比上一年翻了近十倍 , 股价表现同样如此 , 中国远洋上市后股价一度攀升至68.4元 , 较发行价上涨7倍多 。
然而 ,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航运业陷入寒冬 。
但此时的中国远洋正启动了一轮疯狂的投资热潮 , 大幅扩充船队 , 运输能力几乎翻了一番 。 与此同时 , 在2007至2010年的四年间 , 中国远洋的投资性现金流的净流出都在100亿以上 。
时任中国远洋董事长的魏家福在2009年的博鳌论坛上解释道:企业过冬不外乎下中上三策: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冬眠”;不明形势、盲目出击的“冬泳”;强身健体、伺机出击的“冬训” 。 在他看来 , 中国远洋应该积极“冬训” , 采取逆周期的低谷扩张战略 。
可惜的是 , 这次航运的寒冬似乎格外的长 , 长到中国远洋在2013年一度戴上了“ST”的帽子 , 之后通过变卖旗下资产等方式才顺利扭亏 , 避免了退市的风险 。
直到2015年 , 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重组 , 中国远洋更名中远海控 。
与猪周期类似 , 集运周期同样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弹性博弈 , 高需求高运价诱使船东增加新船订单 , 但新船的交付周期长达2-3年 , 因此 , 新增运力往往会使得供给出现阶段性过剩 , 进而呈现周期轮动的特征 。
“历史总是螺旋式地上升” , 如今又到了下游需求的爆发期 。
02重回集运高景气周期
在业绩预告中 , 中远海控提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 , 集装箱航运市场持续向好 。 ”
关于航运的需求爆发 , 最容易想到的解释是 , 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停摆 , 只有中国仍然维持着稳定可靠的生产 ,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运力的不足 。
作为佐证的是 , 近期东南亚遭受变异病毒的冲击 , 致使工厂停产 , 大批纺织业订单回流中国 。
不过 , 在此前提下的航运爆发需要两个前提条件:
其一是供给增长的周期很长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 为什么我们经常能看见猪周期 , 却没有鸡周期这样的名词 , 因为白羽鸡的生长周期只需要40天 , 而生猪从补栏到出栏历时约14个月 , 因此鸡肉价格的调控更为简单 。
航运同样如此 , 甚至更为复杂 , 造船的周期相当长 , 现在下单新船起码需要两年时间才能交付 , 更关键的是 , 不同于标准工业品生产 , 造船更为复杂 , 很难在短期内大量释放产能 。
其二则在于供应链效率 。 相信大家对去年开始集装箱大幅涨价的事件都有所耳闻 。
中集集团董事长兼CEO麦伯良6月份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们已经把每个月的供货量(即产出量) , 从二十几万箱提高到四十几万箱 。 ”但他仍指出 , 今年“一箱难求”很难解决 , 集装箱相对紧缺的情况会持续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