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象群回家( 三 )


带象群回家
文章图片
大象拧开水龙头 , 拔掉门插销 , 种种聪明的举动令人类捧腹 。 被抓拍到在森林间的空地上睡觉的大象一家 , 彻底暖化了人心 。 画面中 , 母象和其他几头成年象围拢在小象周围 , 保护着家庭中这个最小的一分子 。 在玉溪炽烈的阳光下 , 象群无处栖身 , 成年象们自然而然地担当起小象们的守护神 , 站在一起搭成凉棚 , 让3头小象躺在阴凉里酣睡 。
母象这个头领不好当 , 每每有年轻的公象离群时 , 它都要兼顾一大家子的生活和独象的境况 , 不时与离群独象隔空对话 。 6月5日 , 当象群向西前往玉溪市易门县时 , 一头年轻公象离开象群 , 重返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 , 此后与象群的距离逐渐拉大 。 指挥部11、12日均监测到象群与独象同步发出鸣叫 , 特别是12日 , 母象与独象对话之后 , 独象一度快速移动 。
而在此之前 , 象群穿过红河州石屏县龙武镇的大练庄村前两三天 , 一头年轻的象也离队了 , 母象一边用次声波给它发着实时定位 , 一边率领象群继续向前走 。 它们在山顶普红应家吃了1000多斤准备用来酿酒的玉米和酒糟后 , 从村庄的东部绕了个大圈 , 迂回向北进入峨山县大维堵村小寨组 。 第二天普红应准备好了酒糟和玉米 , 放在门口 , 以备掉队独象去吃 。 但它接收到了母象的信息 , 没有走象群迂回的路 , 而是径直抄近道朝北走 , 追上了象群 。 后来 , 这个信息在流传的过程中被错误地演绎成“熊孩子小象吃了200斤酒糟 , 喝醉掉队”的趣闻 , 它们也因此火出了天际 。 郭贤明则在听到这一信息时 , 立马判断是个错误 , 在他的经验中 , 象不可能一次吃这么多东西 , 更何况是一头小象 , 而且酒糟味道并不好 , 象不爱吃 。
带象群回家
文章图片
沈庆仲查看象群来过的玉米地
无论如何 , 5月底开始 , “断鼻”家族的北上成为一场全国范围的狂欢 , 每天早上起来看看它们走到哪儿了 , 成为很多上班族的早间娱乐 。
它们也迅速成为国际网红 , 国际媒体和网站争相报道 。 日本<朝日新闻>的王牌栏目全程回顾 , TBS电视台拿出半小时做了专辑 , <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BBC等主动将“一路象北”归功于中国环保的成就 , 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安莎社进行了长达两周的跟踪报道 , 德国的<南德意志报><柏林日报>、奥地利<信使报>等媒体纷纷报道这次中国有记录以来最长距离的动物迁徙 。 点赞的国际网友对中国出动豪华阵容保护大象赞叹不已 。
母象想不到的是 , 它率领的这场出走 , 让所有人收获了快乐 , 有些人比如网络主播收获了流量 , 也让政府有了意外斩获 。 在被突如其来的大象闹得措手不及多天之后 , 易门县率先回过神来 , 向难得聚拢到易门的全国媒体群“投喂”易门盛产野生菌子的推广资料 。

路途维艰
在网友们狂欢时 , 母象意识到再向北可能也不会有比老家更好的地方了 , 一年多来 , 象群每天下山找吃的 , 上山找一块安静地方 , 摸索到一条好走的路 , 都很不容易 。
很多时候 , 找到一个能安安静静的睡觉地方都很难 , 经常是远远地看着有一大片树林 , 走过去才发现中间穿过一条该死的公路 , 汽车的马达声让它们很不舒服 。 大象又回到了峨山县时 , 有一次找到了迭所村委会面的一个小山包 , 那里的人早早被疏散了 , 也十分安静 , 大象在那里逗留了许久 , 不过由于阳光炽烈 , 无遮无挡 , 母象和家人被晒得吃不消 , 只能不停走动 , 期间搭起凉棚 , 让小象们休憩了一会儿 。 后来它们发现当地有一个小泥塘可以消暑 , 就欢脱地在里面打滚、戏耍 , 一连去了好几次 。
带象群回家
文章图片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无人机监测组队员盯着监测屏幕上的红外影像
沈庆仲一直心疼地看着这群象 。 直到它们走到易门县十街乡的南山 , 他看到大象终于找到一个小山包 , 上面有块云南松林 , 远离公路 , 非常安静 。 象群特别喜欢那里 , 每天无论觅食走了多远 , 它们也要回去睡觉 , 一住就是5个晚上 。 后来在附近山林里也住了几晚 。 这段时间是象群难得的安逸 , 以至于很多人高兴地以为母象要带着一家留下来了 , 沈庆仲每每谈起这段时日 , 语气也总会变得轻松欢快 。 但他知道象不会留下来 , 这段干热的河谷虽然农作物早熟 , 但松林里的自然食物太少 , 它们一定会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