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医院再闯A股,中国最大精神专科医院集团的“双面战场”

对温州康宁医院(全称“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康宁医院”)而言 , A股上市 , 像一座必须跨过的桥梁 。
在上一次冲击A股失利3年后 , 他们重又踏上“征途” 。
根据康宁医院6月24日发布的内幕消息公告 , 公司已经聘请保荐机构进行辅导 , 并根据保荐机构的建议进行业务调整 。
事实上 , 这家由精神科医生管伟立创立 , 始建于1996年的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 , 此前在二级市场已有一席之地——经过近20年快速发展扩张 , 康宁医院于2015年11月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 , 成为国内第一家精神专科医院上市公司 。 “精神病概念第一股” , 是它身上最醒目的标签 。
2016年12月 , 康宁医院曾申请A股上市 , 经过漫长的审核 , 2018年1月23日证监会发布公告显示 , 其首发未获通过 。
与此次冲击A股失利相伴随的 , 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 。 康宁医院曾在其港股上市招股书中称 , “中国现时有1.8亿人患有精神疾病 。 ”按照14亿人口计算 , 相当于每8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患有精神疾病 。 这个数据引爆了舆论 , 相关调侃段子一度充斥于社交网络 。
康宁医院再闯A股,中国最大精神专科医院集团的“双面战场”】大众总是容易记住一个事件最有戏剧性的部分 。 近些年围绕康宁的舆论 , 也总是离不开A股IPO失利和“1.8亿人患精神病”的话柄 。
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自从2009年爱尔眼科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之后 , 迄今十余年里 , 还没有第二家民营医院在A股成功独立上市 。
在中国经营民营医院绝非易事 , 人才需求大、病人管理难的精神疾病专科民营医院更难 。
然而 , 抛开资本市场逻辑和大众舆论的浮光掠影 , 站在医疗行业的角度打量康宁医院 , 你会发现它不仅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集团 , 还是国内率先打破“铁门铁窗”传统印象 , 倡导“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有尊严的服务” , 把精神病医院建得像酒店的民营医院 。
康宁医院再闯A股,中国最大精神专科医院集团的“双面战场”
文章图片
△康宁医院内的咖啡厅(受访者供图 , 下同)
民营医院向来面临的是双面战场 。 A面 , 一只手需要伸向资本和金融的棋局;B面 , 一只手要伸向被公立医院绝对控制的医疗市场 , 获得行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 。
孰难孰易 , 冷暖自知 。 一不小心 , 腹背受敌 。
对康宁而言 , 即使A面遇挫 , B面的成绩却在节节攀升——收入在全国精神专科医院中名列前茅;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三级甲等民营精神专科医院;通过评审正式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
在数百家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里 , 康宁一路高歌 , 甚至与公立医院共同跻身于精神病学科的行业第一梯队 。
“康宁要在A股上市 , 初衷是为了还精神病人以尊严 , 为精神病人去掉疯子的污名 。 ”创始人管伟立曾直言 。
康宁医院再闯A股,中国最大精神专科医院集团的“双面战场”
文章图片
△康宁医院创始人、董事长管伟立
如今与3年前有所不同的是 , A股IPO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 , 企业上市的门槛更低了 。
据安永会计事务所近日发布的报告 , 今年上半年 , A股市场预计共有247家公司首发上市 , 共融资2118亿元 , IPO数量和融资额同比(与上年同期相较)分别增长109%和52% 。
执着于冲刺A股的康宁医院 , 现在准备好了吗?较之上一次申请上市 , 现在的康宁有了哪些变化?和其他精神病专科医院相比 , 康宁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带着这些问题 , 八点健闻时隔两年再度前往温州康宁医院集团走访 , 并与康宁医院创始人、董事长管伟立 , 以及康宁多位负责人和医生进行了交谈 。
业务布局重构 , 自有医院营收4年翻倍
根据2020年度财报 , 康宁医院自有医院运营收入9.78亿元 , 与2017年相比 , 规模翻了一番 。
截至2020年末 , 康宁医院旗下医疗机构数量达到24家(包括1家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 , 运营床位数增至7483张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淨利润7000万元 , 较2019年增长22.2% 。
同行说管伟立 , “那个小个子的温州人 , 反应很快 。 ”
最近4年 , 二级市场的资本一下涌进来 , 无论规模扩张还是业务调整 , 曾经做不了的事管伟立按预想都做了 。 试错之后 , 管伟立迎来了创立康宁以来的“清醒时分” 。
简单概括4年的变化——不在地域扩张上硬碰硬 , 从北方和大城市“识趣”回缩 , 深耕江浙区域;不在业务板块上与公立医院硬碰硬 , 在总部以外区域甘当公立医院的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