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力能源更清洁更低碳
文章图片
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加氢示范站 。 贺路启摄(人民视觉)
文章图片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400万吨煤制油项目深加工产品芳纶 。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鹏摄
文章图片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当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园内的“光伏储能”电站 。 新华社采访人员刘洪明摄
碳中和 , 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被人为作用和自然过程所吸收 。 研究显示 , 当前全球每年排放约400亿吨二氧化碳 , 其中14%来自土地利用 , 86%源于化石燃料利用 。 这意味着 , 实现碳中和 , 必须变革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 , 构建以风、光、水、核等为主体的非碳能源新结构 。
碳中和硬约束下 , 并非摒弃化石能源 。 为降低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 , 科研人员正在探索清洁化利用技术 。 同时 , 在交通、工业等领域 , 研究用氢能、电能等替代化石能源 , 多管齐下 , 支撑减排降碳 。
化石能源清洁利用
既获得化学品 , 又尽量少排放二氧化碳
据统计 ,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 , 非碳能源只占15% , 另外85%主要是煤、油、气 。 其中 ,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接近60% 。
近年来 ,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 , 但未来一段时间内 ,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依旧重要 。 在此情况下 , 有必要研究煤炭清洁利用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煤化工被认为是一条路径 。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介绍 , 现阶段 , 我国煤炭有两种主流利用方式 , 一是大量作为能源 , 直接燃烧发电;二是作为原料 , 通过煤化工等手段 , 制备化学品 。 我国对化学品需求量很大 , 又不可能像国外一样 , 完全依赖石油化工来生产 , 因此 , 利用煤炭转化制备化学品比较现实、可靠 。
以煤为原料制备化学品 , 离不开碳、氢、氧三个元素的反应变换 。 因此 , 煤的结构及反应过程 , 决定其燃烧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 。 据测算 , 燃烧1吨煤大约排放3吨二氧化碳 , 且煤化工项目往往又是用水大户 , 煤气化、合成及后续产品纯化、分离等环节 , 均离不开水 。
有没有一种方法 , 既能实现煤转化的目的 , 又不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朝着这个方向 , 科学家正在探索新的化学反应方式 。
包信和解释 , 石油化工通过催化、蒸馏、裂解等方式 , 把大分子变成小分子 , 从而得到烯烃、芳烃等产品 。 这一过程就不需要很多水 , 也不会过多排放二氧化碳 , 即可将油分子“吃干榨净” 。 从分子式结构来看 , 煤和油的差别不大 , 区别主要在反应过程 。 如果能换一种方式实现煤转化 , 即将煤中的大分子像石油炼制一样直接“剪开” , 也可以在少用水、少排放碳的同时 , 拿到所需的产品 。
化石能源对一个国家来说 , 是珍贵的资源 , 但直接燃烧 ,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较大 。 科学家正在努力 , 把化石能源更多当原材料来利用 , 从而加工成产品 。
比如 , “吃干榨净”石油 , 科研人员创新了比较精准的炼油方法 , 一些“分子炼油”技术大大提高了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 。 有专家设想 , 未来80%的原油可以变成烯烃、芳烃 , 进而生产合成塑料、橡胶、纤维等材料 , 作为工业生产化学原料 , 减少石油的直接燃烧 。
推动氢能规模应用
研究高效、便利、低成本获取“绿氢”的途径
“精准剪接”煤分子 , 完成煤炭清洁利用 , 实现这一构想离不开先进、高效的催化剂 , 同时还要摒弃传统的氧助气化过程 , 有“绿氢”的帮助才能做到 。
氢气在自然界不存在 , 需要人工获取 , 还要储存、转换和应用 。 所谓“绿氢” , 是指通过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 再用清洁的电力分解水制备出的氢气 。 这被认为是未来获取氢能的主要方式 。 但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比较高 , 全球每年消耗的5000万吨左右氢气中 , 仅有4%来自电解水 , 而且所用电能也非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 。 大多数氢气来自化石能源 , 其中又以煤制氢价格最便宜 。 但以煤制氢 , 又免不了排放二氧化碳 。
科研人员正在开发高效、便利、低成本获取“绿氢”的途径 。 比如 , 发展大规模、低能耗、高稳定性的电解水制氢新技术 , 通过材料和过程的创新降低能耗和成本等 。 专家认为 , 如果人们能够比较经济地获得“绿氢” , 未来就能形成一条比较完善的氢能产业链 , 推动氢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 最终甚至会形成一套独立于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新体系 。
- 永泰能源获调入中证500等59个指数样本 正迎发展机遇
- 互联网医疗助力如何实现一站式问诊服务
- 助力北京培育建设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 国贸商城启动节日季
- A股:环保服务行业公司助力"碳中和",12只有望翻倍龙头一览
- 9家机构造访长虹能源!北交所开市来被调研公司增至18家,这3家公司接受过多次调研……
- 新能源板块再度走强
- 中伟股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助力打造贵州锂电池千亿产业
- 隔夜外盘: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银行股、能源股集体上涨
- 明日关注稀土永磁和氢能源板块的低吸机会
- 一周市场回顾近一周沪指上涨0.|周复盘 |新能源产业表现出较好景气度,成长风格继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