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洋劳模”

来源:海外网
“一带一路”上的“洋劳模”
文章图片
9月14日 , 中国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船开展海上测试 。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一带一路”上的“洋劳模”
文章图片
2021年白俄罗斯农业展在明斯克郊区的中白工业园开幕 , 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350多家企业参展 。 图为人们在中白工业园参观农业展 。 任科夫摄(新华社发)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周年 。 8年来 , 在这条共建之路上 , 一个又一个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 , 中国已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
8年时光 , 同样见证一幕幕相遇相知、合作共赢的动人故事 。
如今 , 在遍布全球的“一带一路”工业园区、工程项目、厂房车间 , 活跃着许多本地员工 。 他们有的凭借智慧和努力成长为技术骨干;有的随中国企业在地区之间经营拓展 , 辗转不同的国别与城市;有的创下所在国的“第一”“首个”等职业荣誉;有的为港口、电力、水利等事业奉献多年……他们共同的特点 , 是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寻求到发展机遇 , 以勤奋好学精神投身事业 , 实现个人发展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 。 本报采访人员采访了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者 , 一起来听听这群“洋劳模”的故事 。
“一带一路”上的“洋劳模”
文章图片
白杨中土集团供图
驾驶车辆 , 每天载着上千名乘客穿梭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市中心与阿布贾机场站之间——这是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尼日利亚有限公司当地员工IssahAbiola的工作日常 。
IssahAbiola中文名叫白杨 , 今年33岁 , 是一名阿布贾城铁的“女司机” , 也是尼日利亚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 从2008年加入中土 , 担任办公室助理 , 到后来接受公司专业化培训 , 变身轨道车司机 , 白杨勇敢追梦 , 更用勤劳和汗水标记奉献与成长 。
刚开始进入中土集团工作时 , 白杨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 但儿时家附近铁轨的记忆那么亲切 , 隆隆的铁路轰鸣声常在心底响起 , 她对铁路有非同一般的感情 。 “我喜欢铁路 , 尤其是中国的标准轨铁路 , 它让列车运行那么稳定可靠 。 ”白杨说 。
虽然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 , 与铁路毫无关联 , 但白杨还是报名学习了火车驾驶 。 刚开始的学习很吃力 , 为了让尼方学员身临其境地学习 , 中国师傅打造了一间“尼日利亚制造”的车厢教室 , 近百名尼方青年在此学习车辆维修、驾驶 , 通信系统等专业课程和实践 , 日后也成为城铁运营的主力军 。
经历8个多月的训练 , 在失败和挫折的磨炼之后 , 白杨终于通过了所有理论和实操考试 , 成为一名合格的轻轨司机 。 2018年7月13日 , 白杨正式上岗了 。 “第一次在运营时间驾驶载满乘客的列车 , 心情非常紧张 , 但责任心‘爆棚’ , 容不得自己有半点疏忽 。 ”渐渐地 , 白杨驾驶轻轨越来越熟练 , 她的生活作息也与阿布贾城铁的发收班时间一致 。
现在 , 她已经在这条线路上往返了2000多个来回 。 但每一次启动发车 , 她的脑海中仍只有一个念头:“我身后是万千乘客 。 ”她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 , 驾驶列车的“三稳一准”即启动稳、运行稳、停车稳、对标准 , 成为她工作的金标准 。 如今的白杨熟悉阿布贾城铁每一段区间的特点 , 甚至能感受到列车撞击钢轨时发出的不同声响和那些仅有细微差别的颠簸……
每个工作日 , 白杨穿上阿布贾城铁的制服 , 还会给自己化个淡妆 。 “是阿布贾城铁改变了我的命运 , 而我也算是阿布贾城铁的服务窗口之一 。 ”现在 , 白杨已经可以独立培训当地的司机学员 , 工作之余 , 她常到现场指导学员开火车 。 “我热爱这份工作 , 它不仅为我带来一份可观的收入 , 更是我从小的梦想 , 也让许多尼日利亚青年拥有为梦想努力的机会 。 ”
“一带一路”上的“洋劳模”
文章图片
塔索思·瓦姆瓦基季斯中远海运供图
“我出生在比雷埃夫斯 , 工作、生活在这里 , 我的孩子们、我们全家都在这里 。 ”希腊人塔索思·瓦姆瓦基季斯今年64岁 , 从16岁加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海运事业至今 , 这位“老码头”亲历了这座港口的兴盛、衰败和重振 。
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重要港口 , 但一度衰败不堪 。 2010年6月 , 中远海运正式接管比港二号码头 , 成立中远海运港口比雷埃夫斯码头有限公司(PCT) 。 这一年 , 也成为比港和许多比港人的转折点 , 塔索思正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PCT担任商务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