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大三|长江边“数船” 为江豚“避险”

这段时间,高校学生陆续返校,当同学们都在为上课做准备的时候,扬大的三名大学生却跑到长江边“数船”,而且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学院大三|长江边“数船” 为江豚“避险”
文章图片
上行的船距离岸边398米。
上午,采访人员来到广陵区头桥镇三江营湿地公园时,三位大学生正在忙碌,队长王旭阳负责观测,另外两名同学则负责记录。
学院大三|长江边“数船” 为江豚“避险”
文章图片
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 王旭阳:主要就是测量轮船距离岸边的距离,上行、下行以及它的船舶吨级。。
王旭阳介绍,他们都来自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同时也是扬州江豚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为了了解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从去年7月开始,他们定期前往三江营以及瓜洲江堤等江豚经常出没的水域,收集过往船只数量,测量间距,并将数据提供给航运管理部门和专家,为江豚生存避险提供帮助。
学院大三|长江边“数船” 为江豚“避险”
文章图片
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 王旭阳:因为要看船和江豚的生活区域有没有冲突,船只的螺旋桨会伤到江豚,有时候船只的螺旋桨还会把鱼群打散 影响江豚的捕食。
小王介绍,为了让数据更加全面、准确,他们每次都要在长江边蹲守好几个小时。
学院大三|长江边“数船” 为江豚“避险”
文章图片
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 王旭阳:一般是六到八个小时。
【 学院大三|长江边“数船” 为江豚“避险”】尽管风吹日晒,但大家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因为这些水中的“小精灵”时常会给他们带来惊喜。
学院大三|长江边“数船” 为江豚“避险”
文章图片
哎,看到一头江豚,是那吗?
刚刚是,它就露了一下,又回去了。
学院大三|长江边“数船” 为江豚“避险”
文章图片
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 刘林林:刚刚还看到了一头,大概就离我们一百米左右。
扬州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 陈瑞金:看到他们不仅有这种热情,而且很有责任心,做事的时候很能吃苦。
据了解,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目前长江流域的种群数量仅剩1000余头。同学们表示,正式上课后,他们还会定期过来收集数据,为保护江豚出一份力。
学院大三|长江边“数船” 为江豚“避险”
文章图片
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 刘林林:让江豚受到广泛的关注,然后给予它们更多的保护,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 王旭阳:江豚是一个很可爱的物种,能切实保护到它对我们来说就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