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范统一中创新实践——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应把握的三项原则( 二 )


3.在价格调整总量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 发挥价格工具的杠杆作用 。
4.地区间价格调整总量增速要快慢结合 , 促进增加医疗资源有效供给 , 提高均等化水平;
5.公立医疗机构间价格调整总量有保有压 , 体现合理回报、激励先进 , 反映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特点 , 支持薄弱学科、基层医疗机构和中医医疗服务发展 , 促进分级诊疗 。
二是创新价格分类形成机制 。 具体来说 , 就是:
1.对通用型服务项目 。 主要是基于服务要素成本大数据分析 , 结合宏观指数和服务层级等因素 , 制定通用型医疗服务政府指导价的统一基准 , 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 促进通用型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和成本回收率均等化 。
2.对复杂型服务项目 。 主要是构建政府主导、医院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 , 尊重医院和医生的专业性意见建议 。 公立医疗机构在成本核算基础上按规则提出价格建议 。
3.对特需服务和试行期内新增项目 。 实行市场调节价 , 但需要控制价格调整总量 , 要求定价增加的医疗服务费用占用价格调整总量 , 并特别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和费用所占比例 , 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
三是创新价格专项调整制度 。 主要是指为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重大改革任务、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疏导医疗服务价格突出矛盾、缓解重点专科医疗供给失衡等 , 根据实际需要启动医疗服务价格专项调整工作 , 灵活选择调价窗口期 , 根据公立医疗机构收入、成本等因素科学测算、合理确定价格调整总量和项目范围 , 有升有降调整价格 。
四是创新价格责任考核制度 。 主要包括:
1.开展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和成本监测 。 发现医疗服务价格异常、新增项目定价偏高的 , 必要时组织开展成本调查或监审、成本回收率评价、卫生技术评估或价格听证 , 防止项目价格畸高畸低 。
2.做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评估 。 主要内容:①跟踪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机制改革进展 , 定期评估新增项目执行效果;②掌握医疗服务价格总量调控和动态调整执行情况 , 定期评估调价对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患者和医保基金负担等的影响;③定期评估区域间、学科间比价关系;④运用评估成果 , 与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挂钩 , 支撑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稳定高效运行 。
3.落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主体责任 。 制定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主体责任考核办法 , 通过稽查、检查和考核等手段落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主体责任 , 并将稽查、检查和考核结果与公立医疗机构价格挂钩 。 稽查、检查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稽查公立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和定价的真实性、合规性;②检查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情况;③考核公立医疗机构落实改革任务、遵守价格政策、加强经营管理、优化收入结构、规范服务行为等情况 。
五是创新价格管理能力建设 。 主要包括:①健全联动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 , 加强上下衔接、区域联动、信息共享;②畅通信息报送渠道 , 为价格调整提供良好信息支撑;③提升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信息化水平;④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队伍建设 。
在规范统一中创新实践——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应把握的三项原则
文章图片
三、协同性原则
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令世人注目的伟大成就 , 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十分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想取得实效 , 获得成功 , 同样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 , 统筹推进 。 具体来说 , 就是:
一是与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协同 。 ①完善区域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配置管理 , 引导合理配置 , 严控超常超量配备;②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内部专业化、精细化管理;③规范公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诊疗行为;④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 , 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 实现医务人员薪酬阳光透明 , 严禁下达创收指标 , 不得将医务人员薪酬与科室、个人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
二是与改进医疗行业综合监管相协同 。 ①加强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监督检查 , 以及部门间信息共享、配合执法;②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行为指南;③依法严肃查处不执行政府指导价、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各类价格违法行为 , 以及违规使用医保资金行为 。
三是与完善公立医疗机构政府投入机制相协同 。 ①落实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等政府投入;②落实对中医(民族医)医院和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防治、妇产和儿童等专科医疗机构的投入倾斜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