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蜥虎柔性机器人,有望实现无人机等飞行机器人稳定着陆

科学家开发蜥虎柔性机器人,有望实现无人机等飞行机器人稳定着陆】大自然无疑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 人类受动植物生理特性的启发而发明的设备 , 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医学治疗和军事装备等领域 , 如鲁班造锯、活体线虫药物递送和仿生变色龙军事伪装 。
近日 , 科学家受亚洲蜥虎尾巴摆动的启发 , 研发出两个仿生蜥虎柔性机器人 , 有望为无人机等飞行机器人平稳且安全地降落起到关键作用 。
科学家开发蜥虎柔性机器人,有望实现无人机等飞行机器人稳定着陆
文章图片
图|亚洲蜥虎软体机器人模拟(来源:CommunicationsBiology)
9月2日 , 相关论文以《尾巴使滑动壁虎头朝下撞到树干以稳定着陆》(Thetailmakestheslidinggeckoheaddownandhitthetrunkforastablelanding)为题发表在CommunicationsBiology上 , 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教授阿迪安·朱苏菲(ArdianJusufi)担任通讯作者 。
科学家开发蜥虎柔性机器人,有望实现无人机等飞行机器人稳定着陆
文章图片
图|相关论文(来源:CommunicationsBiology)
迄今为止 , 在鸟类、蝙蝠和许多昆虫等动力飞行中 , 着陆力可能远低于起飞力 , 着陆前速度的降低主要靠翅膀实现 。 对于松鼠、蜥蜴和青蛙这样没有翅膀的动物而言 , 着陆时会受到巨大的地面滑翔力 , 它们以相对较高的速度转向着陆目标 。
相比之下 , 该团队研究的亚洲蜥虎与大多数滑翔机相比具有非常高的翼载荷 。 通过记录滑翔轨迹 , 该团队研究人员发现 , 亚洲蜥虎滑翔角的陡峭程度大约是蜥蜴等特殊滑翔机的两倍 , 滑翔比是其他动物的一半 。
不同的物种从空中向垂直地面着落时 , 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 该团队主要对生活在东南亚雨林中的蜥虎进行了量化分析 , 用相机记录了亚洲蜥虎在高速滑翔时的动作轨迹 , 发现亚洲蜥虎身体与树干接触之前并未减速 , 而是通过调节头部撞击、躯体接触角度和尾巴摆动的行为防止摔落 。
科学家开发蜥虎柔性机器人,有望实现无人机等飞行机器人稳定着陆
文章图片
图|亚洲蜥虎从高架平台跳跃到树枝的轨迹(来源:CommunicationsBiology)
该团队采用分组实验法 , 进一步探索亚洲蜥虎的平稳着落是否与“尾巴的摆动”密切相关 。 研究人员选取了30只亚洲蜥虎样本 , 观察它们从森林某个位置向树木跳跃的过程 , 再用更高精度的相机记录了其中16只亚洲蜥虎向下跳跃的轨迹 。
亚洲蜥虎的着陆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 首先 , 亚洲蜥虎跳跃到目标位置时 , 身体需向上倾斜仅16±8.4° 。 当这一动作完成从空中下落时 , 亚洲蜥虎头部和躯干前部开始接触并进行动能转移 , 头部和躯干的碰撞增加了角动量 , 使得躯干向树干下方移动 。
接下来 , 亚洲蜥虎后腿接触垂直树枝表面 , 它没有从树上滑向森林地面 , 而是在腹侧方向拱起后腿 。 在第四阶段 , 前脚开始超过附着的树枝与树枝脱离 。 在最后阶段 , 亚洲蜥虎将尾巴压在树上后仰 , 身体部位开始向后旋转离开着力点 。
头部最先撞击树枝会给亚洲蜥虎带来较大的俯仰角动能 , 它可以通过尾巴的摆动产生长臂力 , 使蜥虎的身体通过向后倾斜以逐渐对冲这种动力 , 并最终以较小的力量成功着陆 。 该团队将这种特别的动作称为“防坠落反应”(FAR , FallArrestResponse) 。
结果 , 该团队发现三种情况 , 大部分亚洲蜥虎可以稳定地降落在树枝上 , 少部分亚洲蜥虎因为没有控制好平衡被滑落地面 , 尤其是没有尾巴的亚洲蜥虎 , 即便能短暂地停留 , 但最后还是未能平稳着落在树枝上 。
科学家开发蜥虎柔性机器人,有望实现无人机等飞行机器人稳定着陆
文章图片
图|亚洲蜥虎在树枝上降落的轨迹变化(来源:CommunicationsBiology)
于是 , 科学家大胆设想 , 亚洲蜥虎从高处向下跳跃能否平稳着落 , “尾巴的摆动”是阻止其摔落的核心因素 。 因此 , 科学家开发了两个与亚洲蜥虎机构类似的软体机器人 , 对这一设想进一步验证 。
科学家开发蜥虎柔性机器人,有望实现无人机等飞行机器人稳定着陆
文章图片
图|亚洲蜥虎软体机器人模拟实验(来源:CommunicationsBiology)
亚洲蜥虎软体机器人的头部能以6.0±0.9m/s着陆速度先碰撞弹道短程俯冲 。 在着陆的过程中姿势不断变化 , 接近着力点时 , 逐渐向上倾斜 , 在53±5.8°保持恒定 。 通过滑翔持续时间的速度图谱 , 能看到它们接近树枝着力的目标时 , 亚洲蜥壁虎降低了速度 , 尝试稳定着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