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20年,那些没有忘记的艺术家与作品( 三 )


8月19日 , 在“9·11”二十周年临近之际 , 纪录片《局外人》在Facebook上以付费形式进行了线上首映 。 该影片由史蒂文·罗森鲍姆(StevenRosenbaum)和帕梅拉-约德(PamelaYoder)执导 , 围绕于2014年开放的9·11国家纪念和博物馆(NationalSeptember11Memorial&Museum)的建成和争议展开了拍摄 , 探讨了这座为旨在恐怖袭击事件建立档案和记忆的博物馆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危机 。
“9·11”20年,那些没有忘记的艺术家与作品
文章图片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外部 , 摄影:JinS.Lee,图片来源:NationalSeptember11Memorial&Museum据《艺术新闻》报道 , 迈克尔·舒兰(MichaelShulan)——纪录片的“局外人”主人公是被博物馆聘用的第一位“创意总监” 。 这位未曾有过博物馆工作经验的外来者 , 在组织了“这里是纽约:照片的民主”(HereIsNewYork:ADemocracyofPhotographs)这一由群众发起的9·11事件照片展览后 , 被博物馆纳入由机构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 。 然而 , 他短暂的博物馆生涯在经历团队分歧和被边缘化后 , 以开馆当日的离开而告终 。
“9·11”20年,那些没有忘记的艺术家与作品
文章图片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内部 , 摄影:ThincDesign,图片来源:NationalSeptember11Memorial&Museum据博物馆给出的数据显示 , 疫情发生前 , 该博物馆年均游客量超过300万名 , 这意味着这座具有历史记忆功能的档案馆与公众的接触是大面积的 。 然而 , 博物馆面临的争议从开馆前就从未停歇 。 馆内的展陈内容涵盖在“9·11”当天被损毁的一些物件 , 例如消防车、警车、建筑遗骸等等 。 历史概览部分则囊括了大量富有情感唤起作用文本 , 如对事件带来的破坏和恐怖的解释性描述、对英雄的渲染和被挟持的美联航93号上的乘客留给所爱之人的录音 。 这一部分的内容被质疑将残酷的现实奇观化和审美化 。 恐怖袭击事件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也对博物馆礼品店的存在和袭击者照片的展出发出了批评 。
“9·11”20年,那些没有忘记的艺术家与作品
文章图片
2001年9月11日后从世贸中心遗址中回收的纽约消防局3号梯消防车 , 摄影:DanWinters , 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提供 , 图片来源:NationalSeptember11Memorial&Museum另一个关键的指责是博物馆对穆斯林和阿拉伯裔话语空间的压缩 。 博物馆在针对有关穆斯林群体时所采用的描述仅采用了模棱两可的术语 , 这使得譬如“伊斯兰主义”和“圣战主义”等词汇的使用隐含了潜在的危险 。 换言之 , 语义解释上的懒怠很可能让参观者混淆具有中性和贬义色彩的词汇 , 不再费心审慎其中的细微区分 , 这使由恐袭唤起的高度不安转化为对群体责任人的排斥和报复 。 纪录片中传达了这样一种担忧 , 那就是9月11日的记忆或许将成为一种助长美国民族主义的报复性的浓缩动因 。 一些例子可以佐证该博物馆对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美国人的轻视态度:包括拒绝向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组织放映名为《“基地”组织的崛起》的影片、拒绝提供阿拉伯语介绍册和拒绝在适当展览部分添加穆斯林相关内容等 。事实上 , 博物馆建立中的种种争议可以视作观察美国后“9·11”社会的一面棱镜 。 一方面 , 严重的突发社会事件带来的死亡与应激体验成为美国居民集体创伤的一部分;另一方面 , 穆斯林群体在灾难后的尴尬处境反映了美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攀升和难以愈合的社会裂痕 。 在2001年10月的《爱国者法案》签署后 , 美国社会还陷入了有关公民隐私和自由的危机——无处不在的管理和监视激化了争议和不满 。 在这种语境下 , 纪念性博物馆承担的意义值得重思:如果博物馆无法凝聚一种健康的公民反应 , 它还能做到除旅游景点外的什么角色?
“9·11”后的伊斯兰艺术
与美国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群体的社会处境相对应 , 伊斯兰艺术在美国艺术界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 。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 , 博物馆在经历了最初戒备的过渡期后 , 花费了更多精力来传达伊斯兰视觉艺术的复杂性 。 这一点不仅反映在大博物馆的伊斯兰艺术藏品中 , 也表现在大学和博物馆机构对东方主义的警惕和反击中 。 其中 , 大都会博物馆的伊斯兰艺术馆藏是促使美国民众接触和了解伊斯兰文化最优渥的资源之一 。 其收藏横跨7世纪到21世纪 , 包含了伊斯兰神圣物和世俗物在内的超过15000件馆藏 。 博物馆还开设了穆斯林国家艺术展厅 , 允许观众通过主题展馆了解伊斯兰艺术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