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 二 )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
文章图片
而第二次 , 给的是各占一半的镜头 , 并且二人基本上是平等的高度 , 那么男主角对于女主画的评论就必然遭受到女主角的反对 , 因为我们明明白白地知道 , 男主角没有看这幅画 , 只是看人评价 , 是直接对于女主角空虚孤单的寂寞的揭示 , 这时女主角必然觉得他在对自己评头论足 , 极其恼怒 , 产生了矛盾 。 镜头的一个切换 , 导致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 这就是镜头语言写下的剧本 。
未讲完的故事 。
第一个故事 , 是未讲完的 , 第二个故事重新增加了许多细节 。 在色彩和镜头语言的塑造下 , 第二个故事显然更加丰满 , 更加诗性 。 第一个故事里 , 女主最后一个人踱着步回家 , 妈妈出来迎接——这有什么意思!?但是第二个故事会重新给到男主角的陪伴、镜头把观者的视野重新打开 , “这就是镜头的力量” , 作者仿佛如是说 。 而对于色彩 , 我们在前面已经被橙色光冲得头昏脑胀 , 被好好地教了一节课 , 所以在最后 , 女主角在雪地里离去的画面 , 不用刻意地塑造 , 那几点暖橙色的事物 , 就自然融入大雪纷飞的水原城里 , 代表着一个满腔情怀的灵魂渐行渐远 。 橙色的灵魂会在另一个世界讲完他们的故事 , 而这故事永远是语言无法企及的 。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
文章图片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结:实际上对话语言依然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 洪常秀导演正在试图用一种方式反思语言的滥用 , 似乎有种直追默片时代 , 以色彩和镜头解释电影的惊人回归 。 总的来说 , 是极好的尝试 , 似乎指着那橙色的、留在镜头里的灵魂 , 点点头 , 说:“这时好 , 那时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