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进室内的高尔夫

1984年 , 初出茅庐的日本程序员岩田聪制作了他人生第一款游戏 , 题材是高尔夫 。 彼时正处于高尔夫在日本蓬勃发展时期 , 也许岩田聪并没有经过多么复杂的商业思考 , 这款游戏甚至被简单直接地命名为《Golf》 , 于是 , 世界上第一款收录真实球场数据的高尔夫游戏诞生了 。
后来 , 《Golf》在任天堂的FC红白游戏机上发售 , 销量突破百万 , 岩田聪也以这款游戏为起点 , 从外部合作变成了任天堂的正式员工 , 并在2002年成为任天堂掌门人 。 但岩田聪一定不会想到 , 30多年后 , 他“收录真实数据、模拟球场体验”的想法 , 会如此深刻地改变人们参与这项运动的方式 。
飞进室内的高尔夫
文章图片
红白游戏机上的《Golf》 。
如今 , 以“高速摄像机+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的高尔夫模拟器在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主流 , 把球场从室外搬到室内 , 也给高尔夫带来新的机会 。
1、变量来自于逆境
高尔夫在国内的发展几乎总是逆势的 。
2003年 , “非典”对国内许多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 但变化之中总有新的机会 , 当时抓住机遇的是高尔夫 。 在那之前 , 国内高尔夫已经拥有了一定商业体量 , 但2003年 , 产业发展突然加速 。 疫情之下 , 置身室外、环境空旷的高尔夫突然成为当时中产一族的运动选择 。 一时间 , 数量本就不多的高尔夫球场门庭若市 。 如歌品牌总监赖贺斌回忆道 , 当时很多场地都出现了球童不足的情况 , 很多工作人员都下场充当“球童” 。
衡泰信董事长王继军当时主营练习场设备 , 他向懒熊体育表示 , 设备脱销是那段时间的常态 。 “有个客户想买打击垫 , 问能不能明天来取 。 我建议他最好当天来 , 因为第二天很可能就没有了 。 ”
如今 , 如歌和衡泰信都是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模拟器品牌之一 , 但当时这个名词还远未诞生 。 直到2008年 ,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
韩国是亚洲最大的高尔夫市场 , 也是模拟器产业最早发展的地区 。 然而金融危机时 , 不少韩国模拟器品牌遭遇打击 , 一些从业者把滞销的设备带到中国来卖 , 让国内爱好者第一次接触到了模拟器 。 不过 , 当时的产品无论从技术、服务、价格 , 都没有达到让人欣然接受的水准 , 因此也没能产生很大影响 。
随着近几年技术发展 , 线上化大潮帮助国内模拟器品牌开始迅速成长 , 室内高尔夫球馆也逐步涌现 。 和许多互联网行业一样 , 新冠疫情再一次加速室内高尔夫的进程 。
疫情爆发初期 , 很多室外球场关门停业 , 爱好者们冬季“南下”打球的风潮也因交通管控暂停 , 拥有“线上化”利器的模拟器得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 除了能保持状态 , 爱好者们也能用模拟器“云对战” , 于是大批客流涌向室内 。 高尔夫媒体人小风告诉懒熊体育 , 那段时间 , 身边的球友群里突然多了不少用模拟器打比赛的人 。
不过 , 两次疫情带给高尔夫行业的增长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 “非典”带来的是高尔夫人口的增长 , “新冠”则更多是由于爱好者打球频次的提升 。 衡泰信后台数据显示 , “新冠”期间品牌设备使用总轮次增长约60% , 而用户数量增长约40% , 固有爱好者消费频率增长仍是主要推动力 。
类似的逻辑也来自对室外球场的政策变化 , 据银保监会官方数据 , 国内室外高尔夫球场数量已经从2017年的689家减少到2020年底的449家 , 政策限制下 , 室外球场数量减少 , 其原本的客流自然会转到其他场地 。 根据懒熊体育接触的从业者的整体感知 , 近年来高尔夫人口在缓慢增长 , 但室内球馆和留存下来室外球场生意都明显更好了 。
目前 , 国内室内高尔夫球馆数量接近1000家 , 室内场景既消化着从室外转来的客流 , 也承担着向大众推广这项运动的重任 。
2、来到室内 , 还是高尔夫吗?
要做“大众高尔夫” , 价格当然是最重要的标准 。 在这方面 , 室内高尔夫已经渐渐揭去了“贵族运动”的标签 。
懒熊体育走访了解 , 国内一线城市的室外高尔夫球场客单价往往在500元以上 , 深圳的节假日场次甚至能达到2000元 。 而许多室外球场会员模式为终身会员制 , 会费最高可达百万人民币 。 相比之下 , 室内球馆的客单价大多在100至200元 , 在美团点评等平台也经常能看到几十元的优惠券 。
此外 , 目前室内球馆大部分定位为社区店 , 在交通、时间成本方面也比室外球场便利很多 , 加上价格上的巨大优势 , 室内高尔夫已经把这项运动的成本降到足够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