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进化史:中国猪的前世今生( 二 )


在中国 , 有两个重要的遗址可以用来验证家猪的起源 。
第一个是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遗址 , 距今8000年左右 , 发现80个放有小米的土坑 。 考古学家将那些小米依照体积换算成重量 , 达5万公斤之多 。 另外 , 有些土坑里在小米之下还放有完整的猪或狗 , 这些猪的生存年龄大概在1岁左右 。 判断标准如下:
1、牙齿测量
磁山遗址猪的下第3臼齿的平均长度为41.4毫米 , 平均宽度为18.3毫米 。 这个尺寸与现代家猪的数据接近;
2、猪的死亡年龄
磁山遗址超过60%的猪的年龄在0.5-1岁之间 , 这种局面当是人为控制下的产物 。
3、猪骨遗骸出土时的考古学背景
该遗址的几个窖穴里都埋葬有1岁左右的骨骼完整的猪 , 上面堆积有大量的炭化小米 。 这些都是当时人的有意所为 。
第二个遗址是山西省襄汾市陶寺遗址 , 距今约4200-4000年 。 对该遗址出土的人骨与猪骨进行食性分析 , 发现人和猪都摄取过大量的C4植物 。 因为小米是C4植物 , 所以可以推测当时的人与猪都吃小米 , 或者更确切地说 , 人吃的是小米 , 而猪吃的可能是小米的壳 。
在中国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 出现了大量的猪作为献祭用牲或陪葬生灵 , 这从侧面反映了饲养的规模扩大 , 饲养水平的进步 。 同时 , 各地出现了大量带有猪形象的遗物 , 如:
1、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 距今约7000-6500年 。 陶钵圆角、平底 , 呈倒梯形斗魁形状 , 口径17.5-21.7厘米、底径13.5-17厘米、高11.7厘米 。 器表打磨光亮 , 长边两侧各阴刻一猪 。 猪的腹部运用了阴刻重圈和草叶纹等纹样 。
二师兄进化史:中国猪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2、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 , 距今约6000年-5000年.有4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 。 高26厘米 , 完整无缺 , 体蜷曲 , 呈C字形 , 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 。
3、安徽凌家滩玉猪
“玉猪”是一件文物 , 长、宽、高分别为75厘米、38厘米和22厘米 , 重量在170斤 , 安徽省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出土 , 距今约5500至5300年 , 是目前为止凌家滩玉器文化中发现的最大随葬品 。
4、猪首形陶匜
二师兄进化史:中国猪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猪首形陶匜长13.6厘米 , 高6.7厘米 , 崧泽遗址出土 。 盛水器 。
器身厚实 , 为猪首形雕塑 。 浑圆的器身是猪的身躯 , 简明形象的猪首 , 展示了家猪的形象 , 说明早在5000多年前野猪已畜养成为家猪了 。
5、此外 , 良渚文化玉礼器上发现很多都雕刻有精美的猪的图像 , 距今5300-4500年左右 。
二师兄进化史:中国猪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最后 , 文献中也有关于家畜起源的角度 , 如《史记·夏本纪》中有“豢龙氏”、“御龙氏”的记载 , 《周礼》中有“服不氏掌教扰猛兽”的记载 , 《淮南子》亦有“拘兽以为畜”等说 , 这些都反映了动物的驯养活动 。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 , 鸡、狗、猪、羊等动物已被驯化成家畜家禽 , 成为史前时期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 。
四、野猪驯养过程中的变化
野猪经过长时间的人工圈养驯化与挑选 , 在生活习性、体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等方面逐渐起变化 。 尤其是体型的改变:
自然界的野猪因为寻找食物的缘故 , 经常需要拱土 , 所以嘴长而有力、犬齿发达 , 头长与体长之比大约为1:3;
而被人类圈养的野猪 , 并不需要费劲觅食 , 所以头部明显缩短 , 犬齿退化 , 头长与体长之比大约为1:6 。
同时 , 家猪野外生存能力变差、繁殖能力增强、生长速度加快、性情温顺便于饲养 。
二师兄进化史:中国猪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五、中国家猪的发展方式
新石器时代 , 中国黄河流域的家猪可划分为三个类型:“依赖型”、“初级开发型”和“开发型” 。
1、依赖型
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完全依赖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 。 这样 , 居住地周围有什么动物 , 当时的人就狩猎或捕捞什么动物 。
2、初级开发型
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主要依赖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 , 但是也包括饲养一定数量的家畜 。 把狩猎、捕捞野生动物和初步控制、开发特定家养动物相结合 。 这种开发提高了人们在食物资源不稳定的情况下生存的能力 。
3、开发型
当时人们的肉食主要来自饲养的家畜 , 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捕获居住地周围存在的野生动物 。 在这一阶段 , 主要通过饲养家畜来保证肉食资源的供应 , 但狩猎、捕捞活动也在发挥一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