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挑起相声界17年恩怨,论郭德纲的“罪恶与救赎”( 二 )


文章图片
5、提高了相声的商业价值
郭德纲之前没人敢想一张票能卖到800甚至1000 , 郭德纲做到了 。 正如“学区房”对房价的带动 , 德云社的火爆也拉动了其他小剧场的门票 。 不止如此 , 郭德纲还一手把相声带进了娱乐圈 , 令相声演员也能在热钱遍地的贵圈挣一笔钱 , 这点尤为可贵 。
说完“救赎” , 就该说一说老郭的“罪恶”了 。 俗话说“灭高人有罪” , 这里我们就不说那么细了 。
郭德纲的“罪恶”
郭德纲对相声界犯下的过错 , 可以分为4点 。
1、败坏同仁名誉
一手挑起相声界17年恩怨,论郭德纲的“罪恶与救赎”
文章图片
首当其冲的就是姜昆 。 郭德纲之前姜昆可谓声名鼎盛 , 极受老百姓尊重 。 因为“反三俗”事件郭德纲炮轰了姜昆 , 将其塑造成打压民间艺人、无才又无德的黑暗“官僚” 。 从此姜昆风评瞬间变差 , 如今在网络上几乎“人人喊打” 。
姜昆要是真那么差就不会在70年代脱颖而出 , 成为力压侯耀文媲美恩师马季的相声先锋 , 更不会拥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 。 姜昆若真有那么恶毒 , 也不会在李文华行将就木之际为其举办“拜师会” , 圆了老人家的梦 。
一手挑起相声界17年恩怨,论郭德纲的“罪恶与救赎”
文章图片
其次是侯耀文 , 或者说侯家 。
“遗产风波”之前侯家门生遍地 , 是相声界第一大家族 。 郭德纲一手挑起“遗产风波” , 炮轰侯耀华挑唆叔侄对立 , 使侯家整整14年都沦为网友的笑柄 。
2、传统糟粕沉渣泛起
郭德纲极力鼓吹的拜师仪式“摆知” , 本质上是旧社会艺人为“护食”、合理化“剥削”而编造的“私法” 。 在法律健全的当下 , 企图再用私法取代公法显然是逆历史潮流的 。
此外 , 郭德纲带起的好多戏曲小调也过于烂俗低级 , 比如《探清水河》就是典型的“窑曲” , 《送情郎》的格调韵味也难登大雅之堂 , 《太平歌词》更是早就被老先生淘汰的陈词滥调 , 年轻人不懂这些还以之为荣 , 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
一手挑起相声界17年恩怨,论郭德纲的“罪恶与救赎”
文章图片
3、拉低了行业艺术水准
郭德纲火了之后 , “垫话”成为相声艺人重点挖掘的部分 , 但郭德纲能耐大水平高 , “垫话”堆包袱“正活”也精彩 , 小后辈们没这个水平又想成名成腕 , 就整天挖空心思玩“垫话” , 一进正活就“泥” , 搞得相声不像相声 , 更像二人转 。
“垫话”的本质是暖场 , 过去叫“圆粘儿” , 等观众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找个切口进正活 , 这是老先生早已有过的公论 。 “垫话”没有主题的限制当然可以很精彩 , 但“垫话”取代“正活”成为重点表演内容就“喧宾夺主”了 , 极大破坏了作品的完整度和耐听性 。
一手挑起相声界17年恩怨,论郭德纲的“罪恶与救赎”
文章图片
郭德纲的火爆也让不少年轻艺人“误入歧途” , 20来岁的小孩一副“小老艺人”的做派 , 看起来是“娓娓道来”实际上死气沉沉 , 令人乏味 。
相声是很微妙的艺术 , 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表演方式 , 20岁的人呈现出50岁的状态恰如“沐猴而冠” , 十分滑稽 。
4、带坏行业风气
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个是带坏粉丝 。 所谓的“德云女孩”们 , 说着“黑话”唱着“窑曲”挥舞荧光棒听相声 , 张嘴闭嘴“姆们角儿” , 行事做派宛如“邪教” 。
一手挑起相声界17年恩怨,论郭德纲的“罪恶与救赎”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郭德纲对同行的攻击、揭短 , 也让相声这个行业某种程度上“污名化” , 各种未经证实的谣言满天飞 , 指名道姓地编排某些艺人 。 在这场“红黑大战”中 , 不少小演员为了流量公开站队 , 纷纷爆料行业“内幕” , 搞得相声界乌烟瘴气 , 仿佛这个行业没好人了 。
一手挑起相声界17年恩怨,论郭德纲的“罪恶与救赎”
文章图片
总结
一手挑起相声界17年恩怨,论郭德纲的“罪恶与救赎”】郭德纲有本事有魄力贡献极大 , 使得不少人对他产生了盲目崇拜 , 对相声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 这是急切需要纠正的 。 承认郭德纲贡献的同时 , 也要看清郭德纲的过错 , 造神封神大可不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