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建筑大师(上)

撰文/JürgenTautz摄影/IngoArndt
昆虫、啮齿动物以及鸟类的创作是一件件艺术品 , 它们造型奇特 , 线条优美 , 实用性强 。
只是 , 这些艺术品通常只存在于黑暗不起眼的角落里 。 那么它们的意义何在?大多是用来对抗天气的变化以及敌人的威胁 。
建筑知识又是怎么得到的呢?是从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收集来的 。 筑造用的什么材料?全部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 。
自然界的建筑大师(上)
文章图片
自然界的建筑大师(上)
文章图片
这件作品呈球形 , 大小与网球相似 , 由许多极细的植物叶茎互相交错编织而成 。 它被仔细地固定在几枝杆茎间 , 悬于地面之上 , 偶尔也会随着植物轻轻晃动 。 是哪种鸟筑造了这样一个羽毛般轻巧的巢?不是鸟 , 而是老鼠!
简直不可思议;这违背了牛顿和他的万有引力定律 。 是老鼠新长出了翅膀吗?它们什么时候学会了这种编织流苏花边的手法?
就是这群长约七厘米长 , 重量只有五克左右的巢鼠设计完成了这件大师级作品 。 在它们的后代降生前十天左右 , 巢鼠夫妇就要开始忙活起来了 。 它们一般选取较硬的植物 , 比如农田作物或者芦苇的杆茎 , 用来攀缘和筑巢 。
筑一个巢需要用掉差不多两百条植物杆茎 。 这些杆茎被均匀地撕成细条状并在末端被编织在一起 。 鼠巢上部被固定在植物杆茎较高的位置 , 并由重力拉弯作物杆茎在空中保持住平衡 。 住在半空中对于巢鼠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 因为它们所在的地区时常会受到洪水威胁 。
就地取材的天才种族
动物的建筑艺术属于进化史中最迷人也是最令人难以捉摸的一部分 。 它们的作品不仅符合我们考究的美学标准 , 同样也发人深思:在追寻生存的意义的整个过程里 , 我们只是万千物种中平凡的一员 。
而生存的意义对人类以及动物都是相同的 , 那就是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保证自身得以存活 , 同时也能保证后代的繁衍 。
自然界的建筑大师(上)
文章图片
自然界的建筑大师(上)
文章图片
自然界中各种新奇的生存方式便不胜枚举 , 在地面和水面都可以找到朝上或者朝下、修筑得五花八门的巢穴 , 它们或是轻巧或是沉重 , 造型优雅实用 , 却完全不需要挖土机 , 起重机或是水泥搅拌车的帮助 。
建筑的材料都是什么?通常都是就地取材地将各种东西混在一起使用 。 马蜂群会把木质纤维咬碎 , 再将其吐出 , 并与唾液混合 , 用以筑成纸质巢穴 。 燕子们则像制陶工一样用小粘土块筑巢 。 蚂蚁会口含幼虫 , 像使用胶棒一样 , 迫使其在叶缝或枝条间吐丝 , 从而缀合、粘牢而成为蚁巢 。
自然界的建筑大师(上)
文章图片
自然界的建筑大师(上)
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织工蚁有着惊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筑巢时 , 这群建筑师们会首先达成一致 , 一起拖拽叶片的某个位置 。 其他一些工蚁则会用上颚和腿按蚁巢的大致形状将叶片固定起来 。 另一群工蚁便会小心翼翼地用一种特殊的粘合剂将叶片的缝隙粘合在一起 。 这种粘合剂就是工蚁幼虫吐出的丝 。
有时 , 它们修筑的是只需要用一季的临时巢穴 。 有时 , 上百万个建筑大师需要通过严格有组织的分工合作 , 才能倾力打造出一座可以维持百年之久的建筑作品 。 为了完成这样的作品 , 按照人类的经验 , 谨慎 , 细致的计划以及相互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
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产生了这样一些疑问:
是什么促使这类动物去筑巢 , 而剩下的大部分却并不需要?
它们对自己所筑巢穴的实用性以及美观性有多少了解?
人们可以从它们身上获得什么启发 , 得到哪些创新的想法?
建筑无关智力
一件无可争议的事实摆在面前:先有建筑作品 , 然后才是大脑 。 迈克-汉赛尔(MikeHansell) , 一位来自于格拉斯哥大学的名誉教授 , 将他的整个科研生涯都贡献给了关于动物建筑艺术的研究 。
他拿一种学名difflugiacoronatade的阿米巴虫举例 。 阿米巴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 生活在水中并且大概只有1/150微米 。 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 , 才能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生物进化赋予了阿米巴虫一种令人惊叹的能力——它们可以自己筑造一座由沙粒构成 , 可以背在身上移动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