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相信与否|小米11ultra:一场视觉的盛宴( 三 )


左上角的摄像头不会造成过分的显示遮挡 。 日常使用时我也不曾过多留意过它的存在 。
手机在外观上就已经取得了我的青睐 , 那么与之匹配的手感是否能满足苛刻的我?
勉强胜任 。
无论你相信与否|小米11ultra:一场视觉的盛宴
文章图片
滑而不腻的陶瓷手感就像纯净和田玉 。 边框铝合金的前后面都有着收弧设计 。 是略微地、轻盈地回收 , 使得衔接部分过渡自然 。 同时边框的缝隙处理优秀 , 这也归功于小米首次使用iP68对气密性的严格需求 。 屏幕的微曲面与边框形成的过渡十分称手 。 数值上足以震慑我的8.38mm厚度因此而微不足道 。 简而言之这台看似方正的手机在握持方面润又圆滑 。
握持于手中 , 我对于234g的重量颇为满意 。 轻盈似锦的手机并非我的意向 , 它们常常给我带来一种塑料制品的廉价手感 , 相信是塑料与陶瓷的重量之差导致这一错觉的产生 。 不过沉重的的手机也并不是我的心头之好 , 我可不想让我的西裤看起来左高右低 。
于是乎200g上下的重量成为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手机重量 。 这也成为了选购小米11Ultra的加分项 。
无论你相信与否|小米11ultra:一场视觉的盛宴
文章图片
据上述所言 , 我对其的评价可谓是“高评” , 却在开头表明它也只是勉强胜任 。 这岂不是是自打嘴巴?
接下来要探讨的整部手机手感的最大诟病——长 。
这实在有些鸡蛋里挑骨头了 。 我说过我的购机标准之一是屏幕的视觉体验 。 更大的屏幕显示范围亦伴随手机尺寸更大的必然结果 。
无论你相信与否|小米11ultra:一场视觉的盛宴
文章图片
不过诸位是否还记得我说过由摄像头所导致的“头重脚轻”?
这一点在小米11Ultra的6.81英寸上真正的彰显出来 。 我单手使用的时候会害怕上半部分因为太重导致从手中滑落到地上 。
这显然是重量分散不均匀的结果 , 这令握持感显得诡异 。 常理而言我会觉得单手握住的部分比未握持的部分要沉重 , 对应的未握持部分更轻巧 。 而在小米11Ultra上却是相反的体验 。 我在单手握持下上部分和下部分的重量感觉持平了 。 无可厚非这是硕大的摄影模组所致 。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提及的外观设计 , 聊聊小米11Ultra的陶瓷背板 。
我所用过的玻璃背板的手机之中最让我着迷的是三星GalaxyS10+ 。 很大一原因是我喜欢它背板的摄像头布局以及在配色上的沉稳 。
令我后悔的也是因为配色上的选择——玻璃黑 。 我使用三星GalaxyS10+的时候时常需要用清洁布擦拭背板的指纹和汗渍 , 这种行为显然有些夸张了 。 不过我实在无法忍受背板的污渍 , 但我也不希望带上手机壳去亵渎它的美 。
背板在材质上的使用 。 黑色实则在任何材质上都表现得垂涎欲滴 。 磨砂是个很好的选项 , 但我更喜欢陶瓷和玻璃带来的亮色 。 可惜亮面玻璃打理起来颇为繁琐 , 我的喜好也只剩下陶瓷了 。
小米11Ultra的陶瓷背板要说一点污渍都不沾染是不可能的事 , 不过我不再需要往背包里面放一条清洁布了 。 陶瓷的硬度总所周知 , 于是乎我把它放在裤袋 , 小走几步后 , 手机自然而然就干净了也不用担心摩擦会造成划痕 。
要说温润 , 这也是玻璃背板体验不到的 。 我在闲暇时 , 小米11Ultra拿在手里盘玩是一种乐趣 。
外观与手感我在此总称为「设计」 。
总体而言它既符合我那苛刻的审美也胜任了那过于刻薄的手感追求 。 不过这台手机的完美不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