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真的不行了?


房地产,真的不行了?
文章图片
房地产,真的不行了?
文章图片
最近 , 地产行业的情绪波动有点大 。
周五晚上 , 一则土地出让金划归税务部门征收的消息出台 , 业内惊呼“土地财政药丸”——两天过后回过神来 , 不至于啊!
多少有点群体性反应过激 。
再往前 , 千亿房企蓝光的资金困境受到了意外的关注 。
我们推文之后 , 不少业内的朋友纷纷发来私信 , 补充了更多行业内幕 , 包括——
“碧桂园去年就在和蓝光接触 , 想收购蓝光在西南的业务 。 ”
“万科还在继续和蓝光协商第二笔资产收购 , 其中包含蓝光在重庆的项目 , 这个项目价值几十个亿 。 ”
“不止蓝光 , 据传彩生活 , 鸿坤 , 荣盛 , 华夏都要抛售物业板块 。 ”
……
作为曾经的“四川地产一哥” , 蓝光落到卖身求存的地步 , 除了自作孽的盲目扩张 , 多少 , 也有时势相逼 。
无论是政策端、融资端的不断收紧 , 还是市场层面终端消费者的共同角力 , 围剿房地产俨然成为当下的一种政治正确 。
大家甚至形成了思维惯性 , 一有风吹草动 , 马上习惯性放大对行业不利的那一面 。
大半年过去 , 业内也确实 , 满是杠杆断裂的声音 。
所以 , 房地产 , 真的不行了?
房地产,真的不行了?
文章图片
如果回头看 , 这场空前的狙击战 , 说白了只有三个字:
降杠杆 。
第一枪 , 源于去年年中的融资“三道红线” 。
所谓“三道红线” , 是将房企的财务表现直接与有息债务的增长空间挂钩 , 如果全部符合监管要求 , 那下一年的有息债务还有最高15%的增长空间;
假如全部踩线 , 有息债务的增长空间 , 为零 。
房地产,真的不行了?
文章图片
这说明了什么呢?
就算是全部符合监管要求的房企 , 有息负债也只能以每年不大于15%的速度增长 , 而过去的这么多年 , Top50的房企的增长情况是这样的:
房地产,真的不行了?
文章图片
2020年以前 , 行业大佬们的年平均有息负债增速从没下过15% , 高的时候 , 达到40% 。
而有了三道红线的2020年 , 这一数据的同比增速迅速降到了5% 。
在红线之下 , 房企被分为三六九等 , 进入“红档”的房企的借款渠道立马被限死 , 除了分拆资产、股份增发这些财技 , 就只剩拼命卖房卖资产了 。
好歹先把债务窟窿给填了 。
房地产,真的不行了?
文章图片
房企想赶紧卖房 , 但市场端的降杠杆也早已开始 。 并且 , 越收越紧 。
买房的人也借不到钱了 。
前几天 , 在本轮楼市上涨的起点——大湾区 , 深圳和广州的金融监管部门同时出手 , 进一步严管违规资金流入楼市 。
深圳约谈5家小贷公司和9家主要从事赎楼担保业务的融资担保公司 , 重点自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广州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开展“过桥贷”“赎楼贷”业务 , 不得直接或变相发放住房按揭贷款 。
新政一出 , 不但堵住了从非银机构流入楼市的资金 , 连卖一买一的置换客也失去了过桥的来源 。
这只是市场端降杠杆的冰山一角 。
在这之前 , 经营贷入楼市已经被堵 , 首付来源已经被严查 , 甚至各城市用来“抢人”的人才房票也开始收紧 , 人才想要买房 , 还要再额外叠加一定时长的社保 。
即使你不被限购限贷 , 从资金成本来看 , 虽然LPR一直维持低位 , 但房贷利率——尤其是二手房贷利率 , 已经从年初开始悄然上涨 。
房地产,真的不行了?
文章图片
更狠的 , 是深圳开创性的“二手房官方参考价” 。
在炒作最火爆的区域 , 参考价不到市场交易价的一半 , 但银行已经表态 , 只按照参考价来放贷 。
也就是说 , 在这些区域 , 就算是首套房 , 也只能拿到相当于房款30%的银行贷款 。
这是何等严厉的降杠杆 。
这个试点性的举措立马被推向全国——短短半年内 , 已经有宁波和成都官宣抄作业 , 未来大概率会有更多城市跟进 。
也难怪《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数据:
今年一季度居民杠杆率下降0.1个百分点 , 从去年末的62.2%下降至62.1% , 这是2012年以来 , 首次季度性杠杆率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