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二 )


只存在二十余年的古城,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小结点,却见证了五代马楚政权从辉煌走向衰亡的历程。五代时,马殷占据湖南,以长沙为都城,建立了楚国。史载,马殷“土宇既广,乃养士息民”,广积粮,在今东湖一带设立粮仓。在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时奉行奖励农桑、发展茶叶、倡导纺织、重视商业贸易的经济政策。马楚利用湖南地处南方各政权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的商业贸易,采取免收关税等一系列重商政策,鼓励进出口贸易,招徕各国商人,开创湖南“招商引资”的先河。《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载:“是时王关市无征,四方商旅闻风辐。”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文章插图
五代马楚铸天策府宝铁钱
为了便于发展境内外商业,马殷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铸造铅、铁钱,在境内流通。马楚政权仅56年(895—951),光长沙市内就发现五代墓500余座,墓中出土有“天策府宝”和“乾封泉宝”等铁钱和铅钱。由于铅铁钱比较笨重,携带不便,商旅出境外贸易,大都“无所用钱”,往往在楚就地购买大量产品,然后远销各地。这样,就能用境内生产的多余产品,“易天下百货”,国家因此富饶。
为发展茶叶贸易,马楚政权采取了“令民自造茶”“听民售茶北客”的宽松政策。马殷曾接受高郁的建议,让百姓自己制造茶叶“以通商旅”,而政府收取税收,每年收入“凡百万计”。同时,又利用在全国各地设置的商业货栈,组织商人收购茶叶,茶商号曰“八床主人”。茶叶运往各商业销售点,转卖给中原地区的商人,换回战马和丝织品,获利甚厚,“于中原卖茶之利,岁百万计”。茶税成为马楚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文章插图
五代马楚铸亁封泉宝铁钱
由于马楚政权的重商政策,楚国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一方面,“富商大贾,布列在位”,是商人汇聚之区,不少商人担任了重要官职;另一方面,已出现纸币的雏形。《十国春秋》载:楚国“市肆以契券指垛交易”。“契券”即是一种交换媒介,“垛”指储存商货的库场。潭州已成为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宋代则有了大的飞跃,变成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
马楚时期商业的繁荣还与当时手工业和矿冶业的发达有关。唐代潭州的丝织业本不发达,但五代“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后,“民间机抒大盛”。长沙的棉纺业也发轫于五代,楚境内当时已种棉,故楚王马希范宫内秋冬时节的地毯是用“木棉”织成的。胡三省说:“木棉,今南方多有焉。于春中作畦种之,至夏秋之交结实,至秋丰其实之外皮四裂,中踊出自如绵。土人取而纺之,织之以布,细密厚暖,宜以御冬。”矿冶业方面,楚潭州境内丹砂矿的开采风行一时,据说州的东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积如丘陵”,楚王马希范丹砂涂壁,“凡用数十万斤”。
到马楚后期,政治开始腐败,士风日下,王廷挥霍无度,繁盛一时的楚国经济很快衰落下去。后唐长兴三年(932),希范大兴土木,北营会春园,南建碧湘宫,又作龙殿,以八龙绕柱,而以自身为一龙,耗资巨万。《资治通鉴》卷二十八说:马希范“每遣使行田,专以增亩为功,民不胜租赋而逃”,还说什么“但令田在,何忧无谷”。后周广顺元年(951)十一月,马殷诸子争夺王位,相互攻杀,南唐遣边镐入长沙,马氏王朝灭。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文章插图
东湖村
今东湖村尚存老街一条,名曰“长巷子”。东起东湖村庄家岭,西至湖南农业大学,长约1500米,宽约1.5米。清朝初年,古道尚为花岗岩(麻石)驿道,梨曾有龟形路碑为证。民国时期,改为砂石路面。古道两侧地面,大部分高于路基且树木繁茂,道路既狭长又凹陷,故人们称之为长巷子。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位于村内,风景十分秀丽。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文章插图
东湖干休所
相传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因家族祖坟葬于姚圫五马屯槽之风水宝地,而十分骁勇,屡战屡胜。后来,与其争夺天下的朱元璋差人掘其祖坟,致使其败走长沙,一蹶不振。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原古县城还建有李公庙,祭祀南宋李公空凡真人,今不存,留下“李公庙”的地名供后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