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东湖——马楚遗存天下粮仓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文章插图
本文原载《浏阳河九道湾》201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浏阳河下游六道湾靠芙蓉区的一侧的东湖街道,是长沙市今芙蓉区最东边的第一个建制街道,素有长沙城东大门之称。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文章插图
浏阳河下游第六道湾:梨—东湖
东湖街道原为东岸乡的东部地区,最著名的村落即东湖村,因东湖位于这里而得名。南面为浏阳河,与雨花区黎圫街道隔江相望;东面与与长沙县梨镇接壤;北部与长沙县星沙镇接壤;西部与东岸、马坡岭两街道相邻,下辖龙马、滨湖、韶光三社区居委会和东湖、东湖渔场、合平三村委会,总面积9.91平方公里。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文章插图
东湖地区老地图
湖南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生物机电职业学院、湖南省杂交水稻中心、中科院亚热带研究所等全聚集于此,使这里成为湖南全省的农业科技中心。这里距离长沙市区、黄花国际机场、长沙火车站、高铁长沙南站(武广、沪昆、长渝三大高铁交汇)、长沙汽车东站均在10分钟路程,这里有10公里长浏阳河风光带和800亩狭长湖面,实为浏阳河畔的一颗明珠。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文章插图
东湖
东湖古称姚圫,人文历史厚重,是宋初由五代时马楚政权所遗留的常丰县县城所在地。唐天祐三年(907),唐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废唐自立,建立梁朝(907—923)。从此,中国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朝代;南方与山西则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马殷建立的楚国就是其中之一。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文章插图
马殷画像
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或说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少为木工,应募从军。后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渡淮河与杨行密相争,败后入江西,转从别将刘建锋攻取潭州(治所在今长沙市)。唐乾宁三年(896),刘建锋为部下所杀,他被拥戴为主,先后任潭州刺史、武安军节度使,割据潭、衡七州。又先后取桂管六州,岭南五州等地,成为中原王朝的南方屏障。朱温建后梁(907—923),他受封楚王。后唐(923—936)天成二年(927)封为楚国王。他仿效天子之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筑园林,置百官,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史称“马楚”。
天下粮仓|东湖——马楚遗存 天下粮仓
文章插图
常丰县城古城墙遗迹
常丰县城遗址位于东湖街道东南部浏阳河畔东湖村内六厘港,地处浏阳河六道湾梨江北岸平原地带。20世纪80年代初长沙市文物考古队对古城遗址进行勘察时,古城墙还基本完整,可展示出古城的基本范围。城呈方形,坐北朝南,有内外两城之分。内城,东、南、西三向另筑城墙,高约3米,上宽3米,下宽8米;北向与外城围墙衔接;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外城墙高约3米,上宽3米、下宽3.5米,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200米。内外城墙均为土筑,古城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因未经考古调查发掘,尚未发现城内其他建筑遗迹。至今,常丰古城遗迹仍依稀可辨,土城墙尚存约40米。
关于东湖地名的由来,也与当年修建常丰县城有关。因建县城,在姚圫一带大量取土烧砖及筑墙,而形成一片湖面。当年长沙南门外已有南湖,因这里地处长沙东门外,故人们将挖土形成的湖谓之东湖。东湖古有砖窑,至今还存“庄家窑”的地名。雨季,东湖水面近30公顷,1966年改建成东湖渔场。2003年东湖渔场村委会将部分湖面建为金山度假村,总占地面积200余亩,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湖南五星级休闲农庄”。
常丰县的前身是五代时期马楚政权所置龙喜县。《旧五代史》载: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楚王马希广奏请析长沙县东境置龙喜县,次年诏准。龙喜县城位于与今东湖相邻的长沙县梨镇仙人市鹿芝岭地段。《元丰九域志》载:宋太祖登基,因龙喜县之名触犯王朝忌讳,而予以撤销。“乾德三年(965)升常丰场为县。”常丰县则因当年马楚政权设于姚圫的常丰仓而命名。常丰仓又叫常丰场、常平仓,为古代政府出资买谷存储粮食的仓库,储粮主要用于灾荒年救济灾民和百姓。《读史方舆纪要》则载:“宋建隆四年(963)改(龙喜)曰长(常)丰。开宝六年(973),省入长沙(县)。”也就是说,常丰县连同其前身龙喜县共存在了24年。宋元和元年(1098)又把原常丰县的辖境从长沙县析出,定名为善化县。清光绪《善化县志》称,龙喜县、常丰县的辖境“即今善化县境”。因此也可以说,善化县的前身是宋初的常丰县,而常丰县的前身是五代十国时期马楚国的龙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