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分布图 蹚出转型路(经济聚焦·打好种业翻身仗④)( 二 )

】没过多久 , 安徽绿雨种业公司负责人孙远找上门来 。 集中连片 , 循着分布图前来的孙远一眼就相中了这里 。 “‘皖麦606’正是我们目前需要的品种 。 这里也不远 , 在分布图上看见后 , 我们就从蚌埠赶来看看 。 ”孙远说 。
紧接着 , 签订合同 , 订单生产 。 马长春的家庭农场 , 用上了种业公司提供的“皖麦606”原种 , 按照孙远的要求 , 统一进行田间管理 。 这么一来 , 小麦产量上来了 , 收割后直接装车送到种业公司 , 还省去了销售烦恼 。 一算账 , 每亩纯利润能增加160元 。
“现在采取订单式生产 , 种子源头有保障 , 小麦产量能提高 。 不仅不愁卖 , 价格还比市场价高 。 ”马长春说 。 农户得实惠 , 企业也有了稳定货源 。 正如孙远所说的那样 , 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 , 产出的小麦品质也更有保障 。
现在 , 安徽正抓紧探索小麦“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产销加一体化模式 , 立足品种特点和气候土壤条件 , 因地制宜发展专用小麦品种 。 2020年秋种 , 全省建成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乡镇44个 , 种植面积达219万亩 。
扩图
科研热情得到激发
“既高产 , 又耐旱 , 还不容易生病 , 好处可多着哩!”种了半辈子小麦的张子付 , 家住涡阳县楚店镇后水波村 。 提起“涡麦9号” , 他打开了话匣子 。
这个事 , 还得从亳州市农科院研发培育小麦新品种说起 。
中强筋小麦是制作面包、馒头的主要原材料 。 “过去 , 农户们种这类小麦少 , 大部分得从国外进口 。 一边是影响农户增收 , 另一边是下游食品生产的成本也高 。 ”亳州市农科院副院长冯斌回忆 。 培育新品种 , 迫在眉睫!
2005年 , 冯斌一头扎进改良小麦品种的研究中 。 十年磨一剑 。 2015年6月 , 看着培育成功的小麦新品亩产达到了1100斤 , 冯斌激动得差点落下泪来 。
“‘涡麦9号’产量高 , 耐旱又抗寒 。 ”冯斌说 , 育种成功后 , 第一时间进行了转化推广 , “我们和安徽丰硕种业公司达成合作 , 由他们代理 , 经由农资门店 , 与专业种植合作社、农户联系 。 ”
企业上了心 , 农户动了心 。 早几年 , 张子付的麦田里 , 出现过不少品种小麦的身影 。 不是这个品种产量低 , 就是那款小麦不抗冻 , 让他操碎了心 。 后来 , 他试种了“涡麦9号” 。 “和过去相比 , 亩产能增加100多斤 , 我的收益一下子就上来了!”张子付说 。 如今 , 在他的家庭农场里 , 除百来亩农业示范田外 , 其余的地全种上了“涡麦9号” 。
作为适合大众口味的面条、馒头、饺子原料 , “涡麦9号”也被纳入安徽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分布图中 。 如今 , 通过这张分布图 , 已经有越来越多种植户和粮食企业了解了“涡麦9号” 。
市场反应热烈 , 也进一步激发了冯斌的研发热情 。 “作为科研工作者 , 看到自己培育出来的小麦种子给农户带来收益 , 很有成就感 。 ”冯斌笑着说 。
和冯斌一样干劲十足的 , 还有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汪建来 。 2018年 , 他选育的“荃麦725”通过审定 , 推向市场 。 眼下 , “荃麦725”已连续两年被纳入分布图 , 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多万亩 。 汪建来说 , “我们还能根据销量拿到提成 , 作为对科研人员的激励 , 现在大家积极性更高了 。 ”
《人民日报》(2021年04月15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