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方舱医院真神奇”:抗疫创作多些敬畏少些轻浮
“方舱医院真神奇”:抗疫创作多些敬畏少些轻浮
■ 来论
【[文化]“方舱医院真神奇”:抗疫创作多些敬畏少些轻浮】“方舱医院真神奇 , 治病救人教舞技 。 医生护士才艺多 , 各领病人来一曲 。 ”近日 , 一首名为《方舱医院真神奇》的儿歌受到关注 , 其过于欢快的曲风 , 引发一些争议 。
据澎湃新闻报道 , 这首儿歌系湖南省长沙市潇湘诗会《湘人湘歌》征稿 。 作品由湖南儿童文学作家谭哲(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与青年作曲家卜文正(潇湘音乐制作中心音乐制作人)、知名作曲家蒋军荣(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联手制作 。
在疫情暴发之初 , 感染者数量快速增长 , 彼时的方舱医院犹如灾难中的“诺亚方舟” , 缓解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收治压力 , 其在应对疫情中的作用公众有目共睹 。 与所有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一样 , 方舱医院及其背后的医护人员 , 配得上任何敬意与赞许 , 不过如今其被以“方舱医院真神奇”的方式吟唱 , 画风还是有些突兀 。
抗疫是一件严肃而沉重的事情 , 将方舱医院化为欢快儿歌的素材 , 不仅淡化了抗疫的灾难底色 , 也消解了抗疫的严肃性 。 它并不让人觉得 , 这是在向医护人员表达敬意 , 向曾经在此治疗的患者表达宽慰 , 反而是在强行歌颂灾难 。
客观而言 , 当下我国的疫情已经越来越呈现向好趋势 , 通过一些文艺作品 , 传递积极、乐观的力量 , 弥合人们心头的创伤 , 本也无可厚非 。
但问题是 , 艺术创作不能为了高于生活而脱离生活 , 文艺作品的创作应该建立在正视“疫情带来的伤痛”这一基础之上 , 去记录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 , 而不是像“方舱医院真神奇”这般缺乏共情的虚美 。 不知道 , 那些曾经亲历方舱医院的医护和感染者 , 听到这首歌时会作何感想?
【[文化]“方舱医院真神奇”:抗疫创作多些敬畏少些轻浮】在文艺创作方面 , 这些天有一部火热的纪录片《中国医生》 , 它的艺术形式与表达的价值观就远超《方舱医院真神奇》 。 这部以医护群体为主角的中国首部医学人文纪录片 , 从不同的层面 , 多视角呈现了医生这一职业的不同面向 , 有喜有悲 , 有乐观 , 也有无奈 , 这些具体而真实的细节 , 足以唤起人们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爱护 , 让人们理解病房中的沉重 , 激起对生命的关怀 。 与之相比 , 《方舱医院真神奇》就少了些敬畏与关怀 , 反倒是处处流露出一种轻佻 。
说到底 , 这次疫情突如其来 , 所有战疫一线的人和事 , 担当与守望 , 都值得文艺作品去记录、去书写 , 但文艺创作也应该保持基本的人文关怀视角 。 毕竟 , 面对如此沉重的疫情 , 保有敬畏之心 , 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底色 。
□伯扬(媒体人)
- 月球背面有外星人?嫦娥与玉兔联手破谣言,证明月球是“广寒宫”
- 北极和南极——地球上未被开发过的“宝库”
- 科学家能通过“引力透镜”观测遥远星系,对方也同样在观测我们?
- 同人类共演化,解开人类“褪毛之谜”的虱子,现如今怎么消失了?
- 精装变“惊装”?!厦门一新房漏水、租客退租,谁来赔?法院判了……
- 暴跌13%!油价真的要“大跌”了!就在下周五晚上
- 奥密克戎,压垮全球风险资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 传说中的“龙”或真实存在2:营口坠龙事件,专家的辟谣你信吗?
- 车事快讯11月28日消息|涨多跌少!大涨1.5元/升!下周油价“大跌”
- 俾格米人,为什么身材如此矮小,却能在10岁前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