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处世之道:这两种人,可原谅,却不可饶恕,哪怕再有本事

一、卷首: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不察历史 , 便不知当今 , 不知当今 , 就不辨未来!这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
因此咱中国人都习惯于看“有否先例” 。若有 , 聪明人会灵活运用 , 以适应当今 。当然 , 现代人的这种“察”和“变” , 多集中在对历史大咖身上 。
比如三国大咖诸葛亮 。他曾总结出一套“识人术” , 也可称之为“识人七法” 。(由于简单就不翻译了, 若有探讨者 , 请留言)
诸葛亮的处世之道:这两种人,可原谅,却不可饶恕,哪怕再有本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曰 , 问之以是非 , 而观其志 。
二曰 , 穷之以辞辩 , 而观其变 。
三曰 , 咨之以计谋 , 而观其识 。
四曰 , 告之以难 , 而观其勇 。
五曰 , 醉之以酒 , 而观其性 。
六曰 , 临之以利 , 而观其廉 。
七曰 , 期之以事 , 而观其信 。
从 “心志、变通能力、见识、勇气、心性、操守、信誉” , 这七个方面进行判别 。
诸葛亮的处世之道:这两种人,可原谅,却不可饶恕,哪怕再有本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皆知 , 术 , 可理解为“办法论” 。但问题是 , 办法虽有 , 执行却是另一回事 。这点凡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清楚!因此就有了“可原谅” , 和“不可饶恕”的区别 。
也就是说 , 当你不符合标准或犯错时 , 既可能虽不被原谅 , 却对你既往不咎了 。也可能 , 虽深表理解、同情 , 却必须要拿你以正视听 。
这种情况几乎人们都遇到过吧?是经常现象 , 或说处世之道 。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做的呢?所谓 , 诸葛亮的处世之道:这两种人 , 可原谅 , 却不可饶恕 , 哪怕他再本事 。
诸葛亮的处世之道:这两种人,可原谅,却不可饶恕,哪怕再有本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为何杀刘封、马谡 , 却饶恕魏延?
刘封 , 不念刘备创业艰难 , 拒绝发兵 , 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 荆州丢失 。虽刘备认为可原谅 。但诸葛亮却强悍表态:刘封刚猛无比 , 一旦老大你百年之后 , 谁还能制约他?潜台词就是 , 你想把刘封这颗雷 , 留给刘禅去排除吗?刘备幡然醒悟 , 流泪杀了刘封 。
马谡 , 不顾诸葛亮叮嘱 , 在街亭乱弹琴 , 导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
那么这两人为何虽可原谅 , 却不可饶恕呢?只因九个字:做人自私 , 做事无底线!
一个人自私点没啥 , 毕竟人性趋利 。但若因做人自私 , 导致做事失去了底线 , 那就坏事了!
诸葛亮的处世之道:这两种人,可原谅,却不可饶恕,哪怕再有本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刘封 , 他不救关羽 , 是因他是刘备义子 , 凭啥听你的?表现出了想争夺太子的倾向 。因此 , 刘封因这种私念 , 导致做事失去了底线 。若饶恕他 , 谁敢保证他以后不会再次无底线疯狂一把呢?
马谡 , 也是如此 , 我是诸葛亮重点培养的才俊 , 如今终于轮到我登场了 , 我就要让所有人看看 , 我是何其牛逼 , 要亮瞎你们的双眼 , 哪怕王平苦劝都不听 。结果 , 玩穿了!
至于魏延 , 他也自私 , 做事也百无禁忌 , 但有一条却非常好:我虽不服你 , 有牢骚 , 却不玩阴的 , 做事不击穿底线 , 啥都在明面上 。对此 , 你就只能说他情商太低 。
因此 , 诸葛亮临死前才特意吩咐:若魏延不想撤退 , 就随他去吧 。但杨仪却为了报私仇 , 导致魏延所谓的谋反而全族被杀 , 最终杨仪自己也没得到好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