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诸葛亮在江东的所作所为,大家第一反应通常都是舌战群儒。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因为不见于正史。然而在我看来,即使不从史书中找答案,舌战群儒的故事也不能相信。
文章插图
所谓辩论,并不是用道理压倒对方,因为这是无法做到的事。辩论的输赢,在于声音的大小,或者说在于己方人数的多寡。在文学故事和政治宣传中,我们相信诸葛亮可以谈笑间让江东谋士们哑口无言。可大家只要经常光顾互联网论坛就会明白,通过辩论让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似乎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因为无论你多有道理,总有人能够想方设法地喷你。回到舌战群儒的话题本身来看,曹操到底是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争不出结果的,因为正反方都能找到大量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正确。既然这一点争不出结果,那么接下来的衍生话题,诸如“归顺曹操是不是正确”、“曹操的军队是不是很强”等等,也没有继续辩论的必要了。无论是投降曹操还是抵抗曹操,主要的出发点永远都是对于自身利益的判断。但拿到台面上去说,所有人都不会提利益两字。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正反双方辩论得精彩激烈,双方似乎都有道理,这就是因为双方的利益点不同。而一旦利益点不同,就永远不要指望能够用言语来征服对方。
文章插图
再看看身份,张昭是什么身份?诸葛亮是什么身份?他们之间如果要辩论,通常也是隔空交战,坐在一起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团和气的。大家想想那些喜欢在互联网相互攻击的明星,他们在互联网互相攻击,但生活中见面,大多都会选择无视对方,有谁见过他们在面对面的时候争得不可开交呢?这里涉及到面子的问题,大庭广众之下互相撕咬实在有失风度。真正能够帮助江东诸臣分出胜负的,只能是既定事实。能不能战胜曹操?别拿嘴说,自己体验一番就知道了。当孙权决定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时候,跟大家玩什么舌战群儒了吗?没有。孙权直接把刀抽出来砍掉桌角,然后告诉大家:“谁敢再说投降,这就是他的下场。”舌战群儒谁赢了?当然是孙权赢了;这证明孙权口才极佳吗?当然不是。如果孙权砍掉桌角的同时说:“谁敢再说抵抗曹丞相,这就是他的下场。”诸葛亮就是再能说,又有什么用呢?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文章插图
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正确地评估诸葛亮的功劳有多大。诸葛亮之所以能够为刘备集团立下联孙抗曹的大功,绝不是因为他口才一流,而是他统战工作的水平一流。第一,诸葛亮必须想办法团结江东主战派,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只要主战派能够团结统一,投降派的气焰就不敢太嚣张。而一旦主战派们也是各自为战,自然容易被投降派逐个击破。第二,积极拉拢和说服中立派。这需要持久的耐心,就如某广告几十年如一日的洗脑一样,只要一提起这个产品,广告词自然而然会从你的脑海中蹦出来。诸葛亮就是希望中立派一听见曹操的名字,立刻就能想到诸葛亮对曹操的负面评价。虽然不至于让中立派倒向主战派,但至少会对主战派抱以同情之心。第三,等到大势已定的时候,再想办法沟通孙权。让孙权明白,江东的主战派是可以大用的。届时不用诸葛亮多说,孙权自然会抽刀让投降派闭嘴,诸葛亮的工作就算圆满完成了。如果诸葛亮不能理清思路,做好上述三件事,那他的口才再好也是无用的。喜欢玩辩论的朋友请记住一个真理:只要支持你的人足够多,你就算胡说八道也会被当做宇宙真理。任何敢于反对你的人,都将被你的支持者打倒,这就叫“言出法随”。辩论赛和舆论战其实都是一回事,谁人多谁心齐,谁就能抢占高点。
- 孙悟空为什么那么强原因是有两大神通,只是很少使用
- 明清机构之都察院:劝谏皇帝只是一个笑话,全方位无死角监察百官
- 英国历史教授:大禹只是神话人物你们还当做真事。网友:见识短浅
- 别以为她只是《红楼梦》里的“探春”,看看她导的戏,质量也不差
- 那个六千年前的虞朝,真的只是老祖宗们瞎编?
- 90后新锐作家周恺首部短篇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出版
- 东西方宗教差异,中国宗教是实质主义,西方宗教只是形式主义
- 孔雀只是个妖王,如来为啥会屈尊认她做佛母?背后势力到底有多大
- 《鸟声透明的鸟声》我只是秦岭边上,匆匆的过客
- 中国年渐渐失去年味,归根结底是什么不只是外国节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