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到15年后,肠息肉也许就成了肠癌

说起肠息肉 , 很多人都以为不就是个良性肿物吗?然而殊不知 , 90%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变而来的 。 从息肉到腺瘤 , 进而发展至肠癌 , 大约要走10年-15年的“必由之路” 。 近日 , 在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办的第十届金陵国际微创会议上 , 与会专家建议 , 45岁以上人群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 早发现早治疗 。 中晚期肠癌患者 , 应去正规大医院进行综合治疗 。
10到15年后,肠息肉也许就成了肠癌文章插图
图源 视觉中国
案例:18岁少女便血 , 没想到竟是肠癌
说起肠癌 , 嵇振岭教授就想起几年前接诊的一位患者 , 那是一位18岁的姑娘 , 长得白白净净的 。 然而 , 她老是便血 , 起初还以为是痔疮 , 也就没在意 , 但是几次下来出现了贫血 , 这才到医院就诊 。 经过肠镜检查发现 , 并不是痔疮 , 而是有多个肠息肉 , 其中有的已经恶化 。 “肠癌”这无疑是对这如花般生命的重创 。
患者虽然经过手术后 , 病灶切除干净 , 但是由于病灶位置低 , 没能保住肛门 。 据了解 , 其实患者有家族史 , 但是一直没有进行肠镜检查 。 一旦发现 , 已经为中晚期了 。
10到15年后,肠息肉也许就成了肠癌文章插图
图源 视觉中国
数据:90%肠癌是由息肉癌变
专家介绍 ,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肠镜检查普及等原因 , 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 是仅次于肺癌、胃癌后的第三大高发癌症 , 发病率大约是50/10万 , 也就是说1万人中大约有5人会患有肠癌 , 并且肠癌有年轻化趋势 。
肠癌不仅高发 , 而且还有点“凶狠” , 5年生存率在50%-60%之间 。 但是 , 大肠癌发现得越早 , 五年生存率越高 , 一期大肠癌五年生存率在80%-90% 。 肠癌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 其实早就藏在体内蓄势而发 , 90%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癌变而来的 , 切除大肠息肉可以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
10到15年后,肠息肉也许就成了肠癌文章插图
图源 视觉中国
探因:吃出来的富贵病
息肉到结肠癌是富贵病 , 吃的越油腻 , 中招几率也越大 。 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生活偏向于“三高两低”—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 , 以及低运动量 , 这些都是导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
近年来肠癌的患者趋于年轻化 , 家族性结肠多发性腺瘤病、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的人是结肠癌的高危人群 。 此外 , 专家指出 , 抽烟嗜酒、缺少运动、不良情绪、精神因素、肠胃功能紊乱等均与结肠癌发病相关 。 再加上年轻人新陈代谢旺盛、癌细胞分裂更快 , 因此其恶性程度要比中老年人严重 。
进展:精准对抗 , 综合治疗
据悉 , 金陵国际微创外科会议已经成功举办10届 , 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专业论坛 。 会议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 国际大肠癌协会前任主席等著名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主题报告 , 与国内外大咖切磋技艺 , 提升诊疗水平 。 “现在国内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比如大肠癌多科联合综合治疗 。 ”嵇振岭教授指出 , 临床上收治的大肠癌病人中有一半以上都会发生肝转移 , 以往很多病人甚至医生都选择放弃治疗 , 多采取姑息治疗 。 如今 , 普外科、消化科、肿瘤科、影像科、放射科等多科联合综合治疗晚期肠癌肝转移的病人 , 大大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
在肠癌的手术治疗上 , 普外科也不断更新技术 , 3D高清、4K成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 , 让手术更加精准 。
提醒:40岁以上建议进行常规肠镜检查
嵇振岭教授提醒 , 当有便血、黏液便和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腹胀、贫血消瘦以上表现时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 最好去做肠镜检查 , 如果发现肠息肉大于1厘米要尽快切除 。 专家建议40岁以上、有大肠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坚持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正常人群45岁以上做肠镜筛查 , 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3至5年做一次肠镜;而50岁以上人群 , 即使没有任何症状 , 也建议进行肠镜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