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独奏音乐会,杨雪霏要在古典吉他上描绘诗情画意的中国( 二 )


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她发现,周围的同学,不管是学民乐还是学西乐的,每学期都要演中国作品,但她没有,只能在副修的钢琴上解解渴。
去了伦敦后,她又看到,无论是德国、法国还是俄罗斯的学生,都会弹本国的传统音乐,更坚定了她日后改编、创作、传播中国作品的努力和决心。
在上海的这场音乐会,除了法雅《磨坊主之舞》、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姑娘》等古典曲目,杨雪霏还会献上《春江花月夜》《丝路驼铃》《彩云追月》《渔舟唱晚》等一系列改编的中国作品。
改编过程中,杨雪霏加入了许多个人的理解和诠释:《丝路驼铃》里,为了表现“丝绸之路”上驼商行进时的欢快情景,她用吉他模仿出手鼓的声效;《彩云追月》里,她用吉他特有的泛音、琶音,营造出夜空里彩云追月的唯美意境;《渔舟唱晚》里,她用吉他的轮指取代了古筝的刮奏……
杨雪霏认为,吉他原是一种沙龙乐器,私密性强,很适合演奏讲究诗情画意的中国音乐。
“多年周游世界旅行演出,演奏了很多国家的音乐后,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影响自己的成长背景,在世界各地与听众分享来自自己文化的音乐,成为我的梦想之一。”她希望,以音乐作为桥梁,吸引世界更多关注中国文化。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