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垂帘听政的清末年,即同治、光绪之交,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轰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而刺马案则为四大奇案之首。这四个案件,案情复杂,过程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引人入胜,至今仍为世人所相争论。在满清的四大奇案里,论名气之大,当属杨月楼案;论牵涉之广,当属杨乃武案,论情节之曲折,则属太原奇案;而论对后世影响之大,那就非刺马案莫属了。以刺马案为原型的电影《投名状》历年来,人们对刺马案诸多揣测,议论不休。也由此衍生出了很多影视版本,前几年,由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电影《投名状》就是以刺马案为原型的。“刁民作乱,以下犯上”的人命案古来有之,为什么刺马案会让人们千百年来莫衷一是、感慨不已呢?这样一段有头无尾的公案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奇案呢?它背后到底有什么阴谋和影响呢?抛开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切都与当时清朝的政局时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01、刺马案之始末刺马案电影图片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两江总督马新贻自校阅场观清军射箭训练,阅兵后,返回总督辕门。半途有人拦路喊冤,马新贻停轿察看,刺客张汶祥趁隙以匕首刺杀,马新贻延至隔日不治身亡。刺客在完成刺杀之后也并不逃走,而是大声高喊:“刺客是我张汶祥!”,静等卫士捉拿。张汶祥束手就擒后,任凭如何审问,要么就是闭口不言,要么就是顾左而言他。一会说下手行刺的主因是因马“不仁不义”,一会说刺杀马是因为与马有积怨。到后来,张汶祥甚至指名道姓要曾国藩和刑部尚书郑敦谨来审理,才愿供出实情。江宁将军魁玉审理刺马案月余,毫无进展。九月一日,张之洞从兄张之万赴金陵,与魁玉会审,马新贻部属袁保庆等人要求严刑问讯,张之万以“案情重大,不便徒事刑求。偿未正典刑而瘐死,谁负其咎”拒之,最后仍无结果。最后,张之万同魁玉上奏说:“凶犯张汶祥曾从发、捻,复通海盗,因马新贻前在浙抚任内,剿办南田海盗,戮伊伙党甚多。又因伊妻罗氏为吴炳燮诱逃,曾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拦舆呈控,未准审理,该犯心怀忿恨。适在逃海盗龙启云等复指使,张汶祥为同伙报仇,即为自己泄恨,张汶祥被激允许。……本年七月二十六日,随从混进督署,突出行凶,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情,尚属可信。”
文章插图
老佛爷从来不是信佛的主慈禧太后闻之大怒,难以置信。权衡再三之后,还是派决定派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和时任刑部尚书的郑敦谨至两江总督辕门彻查此案。但是接到指示的曾国藩却以病为名,故意拖延,直至慈禧再三催促,才缓缓起行。抵达江宁府后,曾国藩也急着不审案,每日翻看纪晓岚写作的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看书喝茶,逍遥自在。直到郑敦谨郑大青天到达江宁后,才开始调阅案卷。郑敦谨素以“青天”自居,自是马不停蹄地开始审案,可是连审了14日,却毫无头绪。只得和曾国藩商量怎么办。曾国藩回答得无懈可击:“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就急坏了我们的郑大青天了:“关键是我不知道怎么办呀!”一向沉默是金的曾国藩最后说了句点石成金的话:“看来还是要以魁玉、张之万的结论呈上去咯”。邓之诚《骨董三记》说:“国藩不欲深求,必有不能深求者在。”郑敦谨苦审无果后,只好和曾国藩联名上奏:“此案张之万等审讯结果,是实!”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二十六日,朝廷下旨,将刺客张汶祥凌迟处死。郑敦谨感叹官场黑暗,辞官归乡。由于案前慈禧太后曾和曾国藩私议过,一句“马新贻办事还是很好的”已经为此事定了基调,马新贻的死后风光是在所难免的。各种赏赐、封号接踵而至。刺马案到此也算是告一段落了。结案结论也算差强人意。但笼罩在上面的迷雾却始终没有散开。02、刺马案为什么是奇案?
- 《西游记》四大绝世高手,一个比一个厉害,辈分最高非他莫属!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
- 民国四大美女的最后结局:林徽因一生受尽宠爱,最美的她却凄苦一生
- 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最终归宿究竟在哪!
- 为何,从秦始皇一直到慈禧都只爱玉石,不爱黄金四大古玉告诉你
- 印度和埃及都还存在着,为什么有人说四大文明古国就剩中国了!
- 历史上四大名马:第一种被尊为国宝,第三种远看还以为是头狮子!
- 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为何权势通天其中三家与康熙有秘密交易
- 盘点纵横家鬼谷子的四大弟子,他们分别有什么作为?
- 郭靖为何要把杨过送到重阳宫,而不在四大高手中选择一个教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