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对陆逊推崇备至,为何另外一位史学家裴松之却不以为然?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陈寿对陆逊推崇备至,为何另外一位史学家裴松之却不以为然?
文章插图
不过作为《三国志》重要补充的《三国志注》作者、东晋刘宋时期的史学家裴松之则不这么认为;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於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馀殃哉!那么为何陈寿对陆逊推崇备至,裴松之却不以为然?这一切都要从一场大战说起。
 陈寿对陆逊推崇备至,为何另外一位史学家裴松之却不以为然?
文章插图
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同时遣使联络东吴协同攻魏,孙权兵分三路,自己率主力攻打合肥新城,陆逊和诸葛瑾从江夏出兵攻襄阳,孙韶、张承攻广陵、淮阴;孙十万的名号不是白叫的,这一次孙权十万大军同样奈何不了合肥守将张颖,孙权久攻不下,那边曹叡御驾亲征的援军离合肥只有几百里了,孙权惊惧之下全线撤退,策应孙权的孙韶、张承也同时退兵,不过远在汉水流域的陆逊和诸葛瑾却遇到了麻烦。
 陈寿对陆逊推崇备至,为何另外一位史学家裴松之却不以为然?
文章插图
陆逊派出亲信韩扁送信给孙权,韩扁返回时被魏军擒获,这样一来陆逊和诸葛瑾的底细都被魏军得知,诸葛瑾建议赶快撤军,但是陆逊和诸葛瑾有水陆两路大军,水军能很快撤退,陆军却没那么快的速度,如果贸然撤军有可能会被襄阳和江夏守军围堵,于是陆逊以进为退仍然按计划进攻襄阳,陆逊名声在外,襄阳周边的守军被他唬住了退回襄阳。
 陈寿对陆逊推崇备至,为何另外一位史学家裴松之却不以为然?
文章插图
陆逊仍不满足打算再吓唬一下魏军,于是在进至白围的时候停了下来,扬言狩猎暗中却派兵进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等地,魏军被吓得够呛,纷纷退守回城,惊慌之下甚至出现杀民进城之举,吴军斩杀和俘虏了千余人安然撤退。裴松之质疑陆逊主要有两点:第一,他认为陆逊已经把魏军吓退了,没必要多此一举再吓魏军一次,使得普通百姓惊吓之下自相伤害造成伤亡;第二,吴军斩杀的不是魏军,而是普通百姓,陆逊有杀良冒功之嫌。
 陈寿对陆逊推崇备至,为何另外一位史学家裴松之却不以为然?
文章插图
这事得分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三路大军孙权主力已撤,陆逊底细又被对手知道,撤军风险不小,从陆逊的部署来看,他的策略是以进为退,虚虚实实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出于谨慎再放一次烟雾弹彻底吓住魏军不敢追击,从战术上来说是成功的;第二,对百姓造成一定伤害是事实,斩杀千余人里面有部分是百姓可能也是事实,但杀良冒功则未必,孙权都早跑了,陆逊自己的底细被对手知道得一清二楚,能全身而退已是有功,犯不着去杀良冒功。陆逊夷陵之战大败刘备,石亭之战大败曹休,战功赫赫,虽然袭击石阳造成老百姓伤亡,但是瑕不掩瑜,裴松之对陆逊的评价有点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