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文章插图
诸葛亮的政治上的才能,应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不过对诸葛亮的军事上的才能,历来的争议很多。首先人们对诸葛亮的历史形象的了解,应该就是《二十四史》头四史的《三国志》。而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说是很有“特点”。首先陈寿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政治能力,但另一方面又强调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太行。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人物,陈寿对他的任何一点的非议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尤其是陈寿和诸葛亮有携带私怨的嫌疑。这又给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增添了很多争议。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文章插图
《晋书》对陈寿的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的评价不高,同样的在《晋书》中对陈寿的评价也不高。而且比《三国志》的评价更恶劣。是针对陈寿的人品上的问题。据《晋书》记载,陈寿有“索米立传”一事,就是陈寿向曹魏的丁仪、丁暠的儿子求米,小丁不给,于是陈寿就不为二人立传。另外陈寿与诸葛亮父子不合,陈寿的父亲曾经是马谡的参军,因为街亭的失败被诸葛亮施加髡刑,就是剃掉头发,在古人眼中很羞辱;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轻视陈寿,于是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以及附列的《诸葛瞻传》中对诸葛亮父子进行贬低。
文章插图
《晋书·陈寿传》:“或云丁仪、丁暠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议者以此少之。”
虽然《晋书》是正史,但关于陈寿的这两件事还是很有商榷的余地的。“索米立传”这件事,在小编看来并不实际,二丁在《三国志》中没有资格立传,而且二丁的所作所为并不太好,反而陈寿还对他们的形象进行了回护。何况这件事最早应当出自笔记小说《语林》,可信度非常低。所以小编认为,“索米立传”这件事是没有的。
再看另外一件事,陈寿与诸葛亮父子存在私怨吗?这一点小编是认同的,最起码陈寿与诸葛瞻之间确实存在私怨。因为这件事不光是《晋书》,裴松之引注的《异同记》中也有记载。《异同记》的作者是孙盛,孙盛是东晋人,《异同记》内容引自另外一个东晋史学家常璩,也就是《华阳国志》的作者,而常璩的说法又来源于“蜀长老”。这件事的可信度较高。
《异同记》:“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归恶黄皓,而云瞻不能匡矫也。”
文章插图
而且这种倾向在《诸葛瞻传》中的内容表现得也很明显。中国史书有为传主避讳、美化的传统,比如这个人的一些败仗、失误,在本人的传记中或者一笔带过,或者突出局部胜利。要想知道某一事件的全过程,就非得找到其他的相关的传记并读才可以。《三国志》也是用了这样的笔法。不过在《诸葛瞻传》中,陈寿非常尖锐地评价“恐不为重器耳”(这是诸葛亮的评价,但是也被陈寿采用)、“美声溢誉,有过其实”这样的话,仅仅从书画这种角度小小地夸了诸葛瞻一下。这是很值得奇怪的事情,也印证了陈寿与诸葛瞻不合的说法。
文章插图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虽然陈寿大概率与诸葛瞻不合,但这也不能直接说明陈寿为诸葛亮作传的时候,进行了带有主观色彩的负面评价。我们还是要看陈寿对诸葛亮的具体评价才行。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的奇门遁甲真的可挡十万雄兵吗?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得知真相,大怒当场摔杯子了吗
- “舌战群儒”只是小说家言,诸葛亮能成功,只因做好了三件事!
- 诸葛亮做出一个预言,几十年后邓艾亲身验证,大叹丞相神人也!
- 150斤的杨玉环,是怎样侍奉皇帝父子二人?这三大绝活很重要!
- 每天学一点国学【智囊】见大卷一·诸葛亮
- 诸葛亮杜甫赏过什么样的雪?下雪天成都人组团穿越博物馆
- 诸葛亮骂死王朗,如何做到字字诛心?论“嘴炮王者”的语言艺术!
- 诸葛亮说一番话鲁肃心领神会 武松说同样的话 宋江为啥装糊涂?
- 现实版“泰山”:父子逃离战火在丛林生活41年,儿不知世上还有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