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波『高中历史知识点解读之“明朝国子监”』成绩差又想读好大学,搁现在是没有办法的,可是在古代,有的是办法。
文章插图
(杜十娘与李甲)举个例子先:在冯梦龙的名作《杜十娘》里,美丽多情的杜十娘爱上了富二代公子李甲,而李甲,就是那种学习成绩差却上了好大学的典型。书里说李甲“自幼读书在庠,未得登科”,直白地说就是:从小读书,却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可是这读不好书的李甲,却进了大明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明朝的国子监有两个,一个在南京,可以称“南大”,一个在北京,可以称“北大”,李甲进的是“北大”。不管你是在“南大”读书,还是在“北大”读书,将来毕业后,都是可以包分配——直接做官的。《明史》说了,“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这么风光而有前途的李甲,难怪能得到杜十娘的青睐了。
文章插图
(影视中的万历皇帝)那么问题来了,读书很差的李甲,凭什么进了明朝的最高学府?事情是这样的。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朝鲜向明朝求助,明朝有心相救,却囊中羞涩,拿不出军饷。有户部官员献计说:不妨暂开“纳粟入监”之例,以充军饷。所谓“纳粟入监”,是指让富人家的孩子“交纳一定的粟”然后进入“国子监”读书,也就是出钱买大学读。那么,当时要交纳多少粟,才能进入国子监读书呢?这个价格可不低!一般为100石米,明朝的一石等于120斤,100石米等于12000斤米。可能有人说,12000斤米算什么呀!可是你要知道,一则,明朝时候的田地产量低,一亩地才得2石米,100石米要50亩地的收成才行;二则,明朝时候人多地少,米价高,米值钱,钱不值钱;要不,为什么皇帝要你纳米,而不是叫你纳银子呢?当然,不是每个皇帝都只收100石米的,最高的时候,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钰的时候,要纳800石米,那可是天价。
文章插图
(影视中的朱祁钰)正是有了明朝这种“纳粟入监”的做法,才让李甲这种没有读书天赋的富家子可以读上全国最好的大学。明朝把以这种方式进入国子监念书的学生叫着“例监”,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自费生或高价生。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明朝国子监出卖招生指标以解国难的现实,说明明朝国力已经衰退,中央财力不足并影响到教育。而说到“纳粟入监”的始作俑者,是从明英宗朱祁钰开始的。公元1450年,朱祁钰为了应对北部边境与蒙古的战事,开了“纳粟入监”之先河,接下来的明朝皇帝一旦遇到财政困难,就会想到出卖国子监的招生指标,不管是打仗,还是救灾……明宪宗朱见深,明神宗朱翊钧、明思宗朱由检等等皇帝,都干过这样的事情,这里不想一一列举。
文章插图
(北京国子监)其实,明朝前期的国子监,办得相当好,办成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在南京开办了第一所国子监,后来朱棣称帝,迁都北京,又在北京办了另一所国子监,一南一北,称“南北监”,又称“南北雍”。最开始,国子监的招生很严格,录取的基本上都是人才,主有贡监、举监和荫监三类。贡监就是由地方州县贡献上来的好学生,一般要求秀才以上“学历”;举监就是那些参加会试考试落选的举人,可以来读书;荫监是以荫袭而入监的官员子弟。这三类学生,多是秀才和举人,质量上乘,尽管有少量官家子弟,但瑕不掩瑜。
文章插图
(国子监内的学生)明朝国子监培养学生的目标也颇为高远,要求成为“文武之才”,“出入将相,安定社稷”。政府对他们的管理也相当严格,包括早晚作息时间,考试升降制度、学习处理政事制度;待遇也高,那些下面来的学生可以寄宿,食宿免费。而且,国子监还接受日本和朝鲜的留学生……可是从明英宗开始,国子监扩招了,用钱买书读的“例监”出现了,从此,国子监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一落千丈。虽然读了国子监仍然可以做官,但一点也不神圣和值得骄傲了。明朝政府的短视导致了国子监的衰落,而国子监出卖再多的招生指标,最终也没有能够给明朝续命。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5本超经典的古代言情文少女眉若远山,琼鼻樱唇,桃腮雪肤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是不是意味着富家子弟就能养出贵子呢?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古代名妓出场费有多高陈圆圆66万,此女让如今明星为之汗颜
- 古代人可以对圣旨造假吗?答案当然是不行,这第一个字就造不出来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