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240个子孙,无一个败家子,就凭这5句话


曾国藩240个子孙,无一个败家子,就凭这5句话
文章插图
版权:儒风大家??作者:儒风君·闻清《格言联璧》有云:“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曾国藩家族两百年来“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个子孙后代中,无一个败家子,靠的就是其独创的家教理论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风,而《格言联璧》的五句话,也被曾国藩运用得炉火纯青,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经八代而不衰”的现象。1勤俭,治家之本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曾国藩治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秉持的也不过是“勤俭”二字,他在《曾国藩家书》中曾提到过这样的治家之道:“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他还有一个“十六字箴言”,曰:“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将“勤俭”二字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了治家的全过程,他要求家人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就连拾柴、收粪、插田莳禾这样的事,也要其力亲为,至于女儿家的女红、厨艺、纺纱做衣,更是不能假手他人。在饮食上,曾国藩则是一个“要求不高”的人,丝毫不讲究宰相排场,每餐只食蔬菜一品,决不多设,因此得了个“一品宰相”的雅号。穿着方面,他的鞋袜都是由太太和媳妇女儿缝制而成。住上,曾国藩也没有一国宰相的派头,其弟曾国荃曾以家中人口增多为由,在已有百年之久的曾家老屋之外另建了一栋新屋,费资三千余串,曾国藩知道了之后,非常不高兴,并发誓此生决不住新屋。曾国藩所持“勤俭”二字,终身不渝,由此,他一生官运亨通,曾氏家族也奇迹般避开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曾国藩240个子孙,无一个败家子,就凭这5句话
文章插图
2和顺,齐家之本所谓“家和万事兴”,曾国藩对于“和顺齐家”之道,也有一番独到的认知,他说:“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在给曾国荃的家书中,曾国藩也曾引经据典,强调“家和”的重要性,他说:“‘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曾国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人,他是曾家的长房长子又早有所成,对兄弟竭力地以德去爱护,而不是姑息纵容,在日常生活中他常常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以家族为重。他常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孟子云:“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作为儒者模范的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挽救大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他日常的“齐家”之道中,可谓是“家齐而后国治”的典范。
曾国藩240个子孙,无一个败家子,就凭这5句话
文章插图
3谨慎,保家之本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他认为,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他做了大官之后,他的家族中有很多人出门都坐“四抬大轿”,于是曾国藩告诫诸人说:“凡事当存谨慎简朴之见。”这不仅是其勤俭惯了,更是行事的一份谨慎和不张扬。在《致澄弟·鼎盛之际宜收敛》中,曾国藩又强调说:“吾意我家方在鼎盛之际,此等处总宜收敛,不宜过于发扬,望弟时时留心。”意思是说,一个人越是鼎盛的时候,越是要收敛谨慎。谨慎,是曾国藩一贯强调的治家思想,而且在他官位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盛的时候,就越是注重谨慎收敛。因为他深知“高处不胜寒”和“功高盖主”的道理,人如果太得意了,祸事很可能马上就来了。正是靠着这份谨慎,这份不居功自傲,曾氏家族才得以长久保存且盛而不衰。
曾国藩240个子孙,无一个败家子,就凭这5句话
文章插图
4诗书,起家之本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曾提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发奋自立”,即便不能考取功名,“亦是男的大帮手”。他甚至举例说,老家的那些大贤大儒,并无功名,但是却活得怡然自得,闻名乡里。他还鼓励儿子说:“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在读书上,曾国藩自己也堪为表率,他将读书变成日常的一种习惯,无论这一天有多忙,读三页书是雷打不动的规划,即使在军中也坚持每日读书。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也有许多内容是教导弟妹子孙要谨守家族的“耕读”传统,他告诫子弟不仅要读四书五经,甚至要求他们要多读史书,要熟读《了凡四训》,陈弘谋的《五种遗规》等书。在“半耕半读”的家风中,曾国藩自身逐渐成长为一代大家,同时,他也结合自己的治学之道,将新的见解融入其中,进一步发扬了“耕读传家”的传统。正是因为有诗书之教,所以曾氏后代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