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重要性毋需赘言,为人处世离不开礼仪。但是,做人为什么要讲礼仪?礼仪的背后又有什么哲学道理呢?众所周知,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演化而成的。它以约定俗成的器物、语言、动作和形式等符号,表达特定的含义,体现社会运行的秩序。讲礼仪,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和践行。
文章插图
其实,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礼仪也包含着对自身生存方式的自觉调节。《史记》中说:礼者养也。懂得了礼,也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滋养,变得更加饱满舒展。01?缘人情以制礼,依人性而作仪礼仪的制定,不是凭空形成,而是依照着人的性情。人喜欢安坐于车马,就设计不同的车辆款式做出区分。眼睛喜欢观赏色彩,就用五颜六色的色彩和各式各样的花纹让衣服呈现不同的气质。耳朵倾听声音,就用不同的乐曲来激荡人心、净化灵魂。人心看重珍宝,那就用雕琢精巧的器物作为表达心意的载体。如此这般,就可以区分出社会生活中的秩序来,并形成婚丧嫁娶、起居交际的模式。
文章插图
礼仪依循人类性情制定,但不是恣肆纵情,而是有所节制。这既包括对欲望的节制,防止骄奢淫逸,也包括对形式的节制,避免繁文缛节。它汇聚了风俗习惯与意义赋予,最终成为一种精神共识和行为模式,被广泛接受与习得。02?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礼仪由人而起。制定和讲究礼仪的目的,不是为了禁锢人,而是为了满足人,使人安适于人之为人的生命。经济学有个基本前提,即资源总是稀缺的。如何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妥善分配,是制定社会规则、塑造社会秩序的一个基本考虑。礼仪也是如此。
文章插图
人的生存,作为独立于宇宙的一个小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才能维持。人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欲望,就体现着这种自我扩张的独立性和攫取占有的依赖性。人生而有欲望,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怨愤,进而形成争执,造成混乱局面。礼仪,就具有协调欲望和资源的功能。礼仪制定得好并且得到遵循,就可以“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
文章插图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的这些思想,为后人理解礼仪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中华文明的礼仪,绝不是束缚生命的刻板教条,而是滋养生命的天道流行。03?既得其养,又好其辨礼之为养,是就生命本身而言。从社会内部来说,礼仪还有区分长少先后和划定秩序的功能。由于人世间总是存在着因果轮回的相互作用,礼仪之滋养生命也就呈现出一种辩证特性。对此,《史记》中的几句话足以阐发。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人是向死而生的。冒着死亡的危险,坚守做人的节操,才是养生之道。养生,不是苟且偷安,度过一段又一段毫无意义的光阴,而是活出意义,活出该有的样子,活得值得。轻费用之所以养财。财是物力,为人服务,在人的经营下滋长。把钱财看得过重的人,发不了财。过度铺张浪费,糟蹋透支财力,更不可取。有所节制地花费、使用和妥善经营,才是生财之道。
文章插图
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任性豪横,固然痛快,但不会让人安然。因为这样既引起别人的反对,也会让自己失去平衡。心有敬畏,敬畏天道,敬重他人,谦卑自守,自然会有顺应大道而行的福分和持守人生正道的底气。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世间好物无穷,都可以诱惑人。如果纵情不加节制,人就会迷失于物,社会也会随之混乱。礼仪是对性情的调节。衰麻哭泣以节丧纪,婚姻冠笄以别男女,皆是如此。结语?礼者,天地之序也。可以说,重视礼仪、学习礼仪,是对社会规范的掌握和遵守,更是对人之为人的领悟和对天地万物运行法则的揣摩。
- 《史记》中揭露人性本质的10句话,不得不服!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3
- 【孔子箴言故事】从政治国——要盟也,神不听
- 山海经考证:如果这样解读这4点,那么《山海经》比《史记》真实
- 莫外小学:G4“稚读课堂”第三期《史记》
- 张良到底长什么样?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如何描述?
- 年会上那些酒桌礼仪小细节,你知道几个?这几个细节不要再忽略
- 司马炎可能年年种地,并不是在务农,那是作为天子的礼仪祭祀形式
- 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道理吗?古人礼仪经验
- 史上最著名的对联,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