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与无上师兄结缘,一起断恶修善!我们平常人所听说过的“三观”即是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个人对于价值追求和人生与世界的基本看法,这三观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脾气,性格和什么样的人生发展之路。可以说,人与人本质的不同就是三观,一个人是否成功,在各个领域是否有建树,三观就是衡量的基石。三观正的人,行为一定正,其人生成果也是可喜的。而佛教中,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三观”,真正能够悟透,并且真实的运用于生活实践的人,一定受用无穷,可获得真正的大智慧,对人生及万事万物的各种现象都能清晰明了的掌控,不会陷入无尽的迷茫之中。
文章插图
第一、观无常佛说我们应该用“无常观”来看待人生,看待世间的一切。这一点,越是人生经历丰富的人,越是上了年纪的人,体会就越深。因为看多了人世间的各种变幻,对于生与死、得与失、富与贵,贫与贱,喜怒哀惧等等都会看得比较淡化。不会过多的执着于其中。而如果是不经世事的人,往往面对生活中那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尤其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与困境时,就很难从中走出来。他们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不愿意承认这些已成定局的事实,所以,很难摆脱它们的控制。其实,人生本就是“无常”的,一切皆有可能。
文章插图
第二、观无我佛陀教导我们,不应执着于任何的人和物,看待人和事物时,不要带着有“我”的观念。比如我要如何如何,什么东西应该是“我”的,某某人或物本来是我的,人一旦执着于有“我”,自己就会陷入其中,烦恼也痛苦也就因此而产生了。所以学佛就是要去除“我执”。要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成,都是随缘而不断变化的,就像第一条“无常观”一样,我们不应该对他人和外物产生执着,同理,也不能对自己产生执着,要明白自己的真心自性是如如不动的,只不过因为我们太执着于“我”,而把自己的“心”系在了外物之上,得到了就欢喜,失去了就痛苦,自己的就好,他人的就不好,这样,烦恼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心灵也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文章插图
第三、观解脱我们学佛修道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很多人都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他们一般认为就是获得心灵上的寄托,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让自己和家人能得到平安,健康,富贵,多子多孙等世间福报。而佛陀告诉我们,人世间的福报都是有漏的,不究竟的,就算是福报再大的人,也有享受殆尽的时候。学佛的目的是明了因果,深信因果,从而修行证道,明心见性,悟道成佛,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要了脱生死,彻底的脱离轮回之苦。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解脱,达到身心自由,无拘无束,永远没有烦恼和痛苦。如《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文章插图
所以,真学佛修道的人,一定对这“三观”深有体会。佛教是教人破迷开悟的,而不是迷信佛菩萨,迷信世间的福报。我们要懂得随缘,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无上师兄带你一起学习佛法,一起修善无上,欢迎关注!本文由“修善无上”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交流探讨,感恩阅读与分享,欢迎随喜转发。
- 佛教这三件事易损福报,最好别做!
- 佛教:一个家庭,出现这3个“吉兆”,说明福报要来了
- 经典好看的7部佛教电影,你都看过吗?
- 禅意雅致小沙弥的故事
- 天才田晓菲,她是海子的知音,13岁进北大,35岁成为哈佛教授
- 你的生活不如意,多半是缺了它,余秋雨都在读的书,让你对人生改观!
- 我国神话体系影响最广的两大名教,不是流传最广的佛教,而是他
- 吴柜贞|诚信,会让你在困难中遇见贵人
- 熟读韩非子两句话,帮你识破人心,让你独具慧眼洞悉人性
- 为何古代皇帝大多都信奉道教,而民间百姓大多信奉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