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本来不叫"温庭筠" , 而是叫"温歧" 。
因为他是太原人 , 先秦时期周代的发源地 "岐山"就在这里 。相传 , 文王出猎 , 得到的"猎物":
所以温庭筠被起名为"岐" , 字"非卿" , 后来应该是讹误 , 被写作了"飞卿"
古人名与字往往相互关联 , "岐"和"非卿"才有这样的关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温庭筠少有文名 , 客游江淮的时候 , 扬子留后姚勖作为其远亲 , 包吃包住 , 还给他钱花 。
但是温庭筠做了什么呢?
他用这些钱结交狐朋狗友 , 大肆挥霍 , 总之就是没干正经事儿 。姚勖大怒 , "笞且逐之"!
所以 , 温庭筠在江淮时期挨了顿打 , 被亲戚所辱 , 大概指的就是这件事 。据说从此之后 , "温歧"就改名为"温庭筠"了 。
温庭筠是晚唐人 , 当时的科举还不像后来明清时期那么严格 , 程序因为没有太规范 , 所以容易出现漏题、泄题的现象 。
往往还没开始考试 , 题目就已经泄露了 , 但主要考的是"诗赋" , 所以影响也不是特别的大 。处理方式不像后来那么严苛 , 黜落作弊考生 , 降级主考官员也就行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就使得很多人可以提前准备诗文 , 有才学的人自己提前写 , 才学不足的人就请人来写 。
温庭筠就是那个"被请"的对象 , 也就是今天所谓的"枪手" 。
但是 , 温庭筠这个"枪手"不太一样 。他也参加考试 , 并且在现场帮人作答 。
当时"进士科"考试的时候 , 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八韵"诗赋 , 其实难度挺高的 , 很多考生在时间结束的时候都写不完 。
但这种事对温庭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 他根本都不打草稿 , 把手往袖子里一笼 , 身体靠着桌子 , 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
完成之后呢?温庭筠还很有"爱心" , 看到旁边席位的考生抓耳挠腮 , 写不出来 , 于是就把他们的试卷拿过来帮着写 。
这属于违反了考场纪律 , 所以之后的考试里 , 考官就把温庭筠单独安排在隔间中考试 , 并且亲自监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这样就能难倒温庭筠了吗?显然不能 。
才华横溢的温庭筠趁着考官外出的一小会儿 , 出声口诵 , 又"帮助"了周围大概八个人考试 。
温庭筠就是这么才思敏捷 , 甚至他还因此得了一个绰号 , 叫做"温八叉" 。
是说他能在"叉手"八次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一篇诗文 。
看过《雪中悍刀行》的读者应该还记得书中那个令人生畏的悍将"禄球儿"也有"褚八叉"之名 , 其典故就来源于此 。
那么 , 这样一个人 , 为什么科举却屡试不第呢?
长相如果不好 , 科举的录取就会受到影响 , 说白了 , 那还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举考试中 , 要求录取的人士要"体貌端正" , 也就是说长相虽然可以不那么好看 , 但五官起码要端正 , 不能太过歪瓜裂枣 。
进士科选拔出来的人才 , 那都是之后国家的栋梁 , 像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等都是进士科出身 , 这一考试相比科举中其他诸如明经科、明算科等来说 , 含金量非常高 。
如果长相太不堪 , 那么站在朝堂之上也不美观 , 虽然有点以貌取人 , 但终归也是客观事实 。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卢俊义上梁山,是中了吴用的奸计,也是他自己太过糊涂
- 苏轼和司马光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反对王安石变法
- 科举考试冒名顶替?杖刑、充军、连坐、终生不得考试——你还敢吗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玩收藏︱快乐很重要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李白晚年写的一首诗,说要泛舟江湖归隐,两年后却自己打脸了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看古人对人才选拔的执着